村民們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召集壯漢帶上工具趕來,當鄉親們合力把井底的五彩石吊上來後,井底似乎出現了潺潺水聲,村民取來了井繩,滿滿地打上一桶水。
村民把水捧到小和尚面前,小和尚撐起身子,咕嘟咕嘟的喝了一大口,突然他睜開了眼睛說一聲;“好甜哪!”
“啊,啞巴和尚說話了,這不是普通的井水,是神水呀!”
村民們奔走相告,感謝啞巴和尚的恩情。
為了表達對師傅的懷念,小和尚把這塊彩石琢成香爐供奉於廣濟寺內。
這座香爐,一經紅日照射,便可映出不同的光澤,如翡翠,似瑪瑙。
村民們都說這香爐上的絲絲紋路,是小和尚的心血凝結而成的,從此為了紀念來之不易的井水,村民將這裡改名為採石磯。
當然,傳說也就只能聽個樂子,此地之所以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痕跡,還是因為他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
牛渚磯自古東障金陵,西屏八皖,是長江中游的咽喉,有“採石之險甲於東南”之說。
故而,歷代都在這裡重點設防。
據《後漢志》記載:“丹陽疆域獨稱,南有牛渚,東吳每宿重兵其地。”
這大概是採石磯作為江防要地最早的記載。
後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從歷陽出發,渡江直搗劉繇的牛渚營,奪取採石後,威震江東,開創了東吳立國的基業。
孫策死後,孫權先後派周瑜、陸遜等名將在此屯兵,以穩定鼎立局面。
然而,孫氏興邦於此,卻也失國於此。
公元280年,司馬炎派大軍進攻牛渚,吳主孫皓命丞相張悌、丹陽太守沈瑩領三萬精兵迎戰。
在戰前會議上,沈瑩提出應當扼守採石,以逸待勞,張悌卻硬要渡江作戰。
結果,吳軍渡江後全軍覆沒,晉軍則乘勝東下,直逼建業,滅亡了東吳。
因采石之戰得天下又失天下的,不唯三國時的東吳。
南北朝時,南朝陳代江山也是得之於採石,又失之於採石。
公元557年10月,梁敬帝被迫禪位於陳霸先。
在此以前,陳霸先早就有代梁為陳的想法,曾派部將周鐵虎在採石磯上游的東、西梁山立柵,以防江州駐軍的襲擊。
陳霸先在這裡制約不聽他指揮的各地兵馬,並重創前來進犯的北齊軍,經過幾次大的較量,羽毛漸豐,終於取代了梁朝。
但陳代江山也是很短暫的,只有三十多年便被隋文帝楊堅所滅。
公元589年冬,隋朝大將韓擒虎自歷陽夜渡長江,凌晨佔領採石。
然後,隋軍對陳實施南北夾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入建康,俘獲了陳後主陳叔寶。
可以這麼說,拿下采石磯,基本上南朝是守不住的,沒了長江天險,南朝就像是沒了羽毛的鳥雀一般,徹底的飛不起來了。
“間軍司訊息,據守此處的,乃是東吳大都督諸葛瑾,和前任都督陸遜。”
費禕在一邊說道。
“如何,你們可有說降的把握?”
劉禪將目光轉向顧雍、張昭,以及新歸附的潘璋身上。
顧雍斟酌片刻,當即說道:“陛下,諸葛瑾與陸遜,皆吳王臂膀,要說降他們,恐怕不容易!”
潘璋在這個時候,卻是眼珠子轉動。
說動不得,卻是可以詐得!
潘璋對著劉禪行了一禮,在一邊說道:“啟稟陛下,末將有計:趁如今局勢未明,牛渚中,諸葛瑾與陸遜並不知曉歷陽情況,更不清楚我歸降的訊息,末將佯裝歷陽守不住,撤回牛渚,屆時與大漢天兵裡應外合,則牛渚必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