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要滅魏自然是要有滅魏檄文的。
小朝上。
劉禪端坐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階下群臣,心中激盪著復漢的壯志豪情。
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魏賊曹叡,篡漢自立,欺壓百姓,四海之內,怨聲載道。朕欲伐之,以正乾坤,恢復漢室之榮光。然師出有名,需一文以昭告天下,何人願為朕執筆,書寫此大漢滅魏曹叡之檄文?”
言罷,階下一文士應聲而出,此人名曰譙周,才情出眾,筆墨間自有一股凜然正氣。
劉禪見狀,微微頷首,示意其上前。
譙周領命,鋪紙研墨,提筆蘸取飽滿濃墨,略作沉思,遂揮毫潑墨,一氣呵成。
其文曰:
“蓋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昔我大漢,高祖龍興,光武中興,四百年基業,澤被蒼生。
然自魏賊曹叡篡逆以來,天綱不振,王道淪喪,百姓塗炭,四海鼎沸。
曹叡者,狼心狗行之輩,竊據神器,妄自稱尊。其政令苛嚴,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其軍橫暴,侵擾四境,烽火連天。此賊不除,漢室難興,天下無寧日矣!
朕劉禪,承先祖之遺訓,蒙上天之眷顧,登基為帝,誓要蕩平奸邪,恢復漢室之榮光。
今朕親率大軍,北伐中原,誓與魏賊決一死戰。
朕之將士,皆忠勇之士,誓斬曹叡之首,以祭天地先祖之靈。
且夫魏賊曹叡,其行徑之卑劣,天地所不容。
彼父曹操,欺壓漢室,擅權專政,已為大逆不道;曹叡繼之,更變本加厲,篡漢自立,實乃罪大惡極。
朕伐之,非為一己之私,實為天下蒼生,為漢室之延續。
朕書此檄文,昭告天下。
望有志之士,聞風起雲湧,共襄義舉。
朕大漢之旗,將插遍中原之地;朕大漢之威,將震懾四海之邦。
魏賊曹叡,若識時務,當速速束手就擒,免遭滅頂之災。
否則,待朕大軍一至,必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譙周擱筆,劉禪覽之,只見其文筆犀利,氣勢磅礴,字字句句皆如利劍出鞘,直指魏賊曹叡之心。
劉禪不禁拍案叫絕:“好!此文足以震懾敵膽,鼓舞士氣。傳令下去,即刻抄錄多份,傳遍天下,讓世人皆知朕伐魏之決心!”
於是,這篇大漢滅魏曹叡之檄文,如同春雷乍響,迅速傳遍中原大地。
百姓聞之,無不歡欣鼓舞,紛紛響應劉禪的號召;將士們讀之,更是熱血沸騰,誓要隨陛下北伐中原,恢復漢室之榮光。
一時間,大漢王朝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隨著春日的暖陽漸漸驅散了冬日的嚴寒,冀州與幽州的大地上,一片片嫩綠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預示著又一年的豐收在望。
然而,在這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之下,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爭陰雲正悄然籠罩。
在鄴城,這座古老而雄偉的城池,此刻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喧囂與忙碌。
城門外,一輛輛滿載著糧食、布匹、兵器的馬車絡繹不絕,它們從冀州、幽州各地匯聚而來,如同一條條細流,最終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湧入鄴城。
這些物資,是即將出徵的將士們生命的保障,也是他們戰勝敵人的重要依仗。
在鄴城的城頭上,一位身著鎧甲的將領正凝視著下方繁忙的景象,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勝利的渴望,也有對戰爭的憂慮。
這位將領名叫趙雲,字子龍,以其勇猛善戰、忠誠無畏而著稱。
此時,他的目光穿過重重疊疊的人群和物資堆,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聽到了戰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