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是很想做出一點事情來,以改變現在艱難的處境。
但便是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什麼萬全之策出來。
聯姻?
這根本就沒有屁用。
那些世家豪族不會因為嫁了一個女兒給你,便真的投誠過去。
如果事情有這麼容易,他哪裡用得著在這裡抓耳撓腮?
讓世家豪族派遣質子過來?
那也是用處寥寥。
當年曹操西征關中的時候,關中豪強還不是將子嗣送到洛陽為質,結果呢?
該幹你的時候,絲毫不會手軟。
兒子沒了可以再生,便是老子沒了,又能如何?
馬超明知他父親兄弟在許都為質,依然叛逆,根本不帶怕的。
除了這兩招,曹真真不知道該用什麼招式了。
便是劉禪這個通曉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穿越者到了曹真這個處境,怕也是無能為力。
歷史上和中原王朝斷絕,卻依然能久守的,惟有大唐的歸義軍。
其實曹真現在的地理位置,還真與當年歸義軍的一樣。
當年的唐朝是自顧不暇,真沒力氣支援歸義軍了,現在的魏國若是不計損失的話,還可以從草原增援曹真,但總的來說,難度是大了一些。
不過,曹真所部的處境,在中原王朝支援方面,勝過歸義軍一籌,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卻差得多了。
歸義軍為何能存在?
那是有原因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唐朝廷不得不徵調河西軍入中原平叛。安史之亂以及後來的藩鎮割據曠日持久,河西走廊出現巨大的勢力真空,勢力強盛的吐蕃趁虛而入。
從755到781年,逐步蠶食涼州、甘州、肅州、沙州,盡取河西、隴右之地,並在此展開殘暴統治,漢人淪為奴隸。
公元848年,沙州張議潮率部起義,這就是歸義軍之肇始。
吐蕃雖然取得隴西之地,但隴西老百姓還是心向唐室。
當唐朝使者來到這裡的時候,老百姓爭相拜泣“問天子安否……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來?”
唐朝有這樣的民眾基礎,吐蕃在隴西的統治力之薄弱就可想而知了。
吐蕃內亂之後,張議潮趁機拉攏漢人,經過浴血奮戰,趕走吐蕃守將,“攝州事”,收復沙州。
此後,張議潮以沙州為根據地,“繕甲兵,耕且戰”,盡收河西之地。
光復沙州後,張議潮就第一時間派人通知唐朝廷,建立起歸義軍勢力。
此後,張議潮與各方勢力展開鬥爭,“朝朝秣馬,日日練兵……不曾暫暇”,在夾縫中求生存。
正是在張議潮的努力下,歸義軍西有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取得極大戰果。
歸義軍能“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靠的是唐朝的餘威,靠的是人心。
但現在隴西與涼州的人心,真的在魏國身上嗎?
對於隴西與涼州的漢人們來說,魏國難道比漢國要更有吸引力?
根本不是。
反而是漢國自稱正統,更能夠讓隴西、涼州的漢人歸心。
甚至那些漢化的羌氐,不曾聽聞魏國之名,但對漢朝之名,卻是如雷灌耳。
也就是說,他曹真現在的處境,近乎是絕境!
“關中不復,焉能守住隴西、涼州?”
腦中思緒萬千,但曹真心中反而是堅定了一種想法。
拖延時間,只會讓他的處境越來越艱難。
為今之計,便是做最後一搏!
現在漢國攻略關中未久,魏國在隴西與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