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漢中國築壇於成都武擔山之南,劉禪代父祭天。
這個建安二十五年,在原本的歷史上,原是沒有的。
畢竟在另一個時空,曹丕都已經篡漢了。
武擔山之南,圜丘之中,呼呼風聲不斷,十月飛雪,鵝毛一般的大雪,似乎也更加猖狂了。
設壇祭天,起源於上古五帝時代,意在祈求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而周代祭天,正祭一般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
“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稱為“郊祀”。
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
現今依然存在的北京的天壇,就是統治者為祭天而設定的。
古時皇帝正常一年兩次祭天,第一次是孟春祈谷,孟春正月初一,舉行祈谷禮,為百穀祈雨,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第二次冬至祭天,冬至那一天是祭天日子,皇帝率大臣在冬至日祭天,拜謝皇天上帝,祈求國家復興、風調雨順的願景。
當然新皇登基,冊封皇后、太子等國家大事,或自然災害、外虜入侵、罪臣反叛等國家重大事件,皇帝或親自到天壇,或派遣親王恭代赴天壇舉行告祭儀式。
現如今漢中國雖是國,但一應禮儀格局,都與皇帝無異了。
這劉玄德之心,也可謂是路人皆知了。
祭祀之前,劉禪與百官都要齋戒,並且要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
此刻天將亮未亮,劉禪便在這祭壇之上了。
劉禪身著山以下的九章紋冕服,上面繪製著山、龍、華蟲、宗彝(yi)、藻、火、粉米、黼(fu)、黻(fu)共九章。
如果劉禪成了皇帝的話,那便可再加日、月、星辰三章,構成十二章紋冕服。
在劉禪在祭壇之下的時候,儀式就已經開始了。
尚書令法正手持表文,高聲朗讀祭文曰:“惟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太子禪,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悠悠華夏,文明千載;茫茫神州,沃野萬里;百姓勤勞,民風淳樸。……。”
法正念祭文的同時,劉禪也是緩步走上臺階。
先是走到最上層,祭祀天帝,上香,跪拜。
法正祭文再念:
“拜請天宮,南朱雀,星神,北玄武星神,東青龍星神,西白虎星神,拜請,九宮星神.”
“一巡飲酒敬星君,拜請.”
“二巡飲酒敬星君,拜請.”
“三巡飲酒敬星君,拜請.”
在祭文聲中,劉禪返回中層行三跪九叩大禮,再上去跪獻玉帛,又上去三次獻三杯酒,每次都要一跪三叩。
之後,法正的聲音突然激昂起來了。
“受領得己,受領得周,受領金銀財寶,黃禾米飯,寬寬飲酒,寬寬收領酒食,再來第三巡飲酒,以周加爵,開壺喜飲,保佑我大漢,繁榮富強,佑我華夏黎庶,得享太平!.”
之後,劉禪領著眾人三叩九拜。
大禮即成,法正又拿出封賞表,高聲道:“夫漢中王太子劉禪者,屢立戰功,先平南中,後得荊州,再下汝南,敗凶逆曹賊,破江東不臣,殺敵數萬,獲地數千裡,賜爵楚公,賞金銀綢緞無算,敬告上蒼,欽此!”
劉禪上前接過封賞表書,又是叩拜下去。
“臣領旨謝恩。”
“夫太子左衛率張苞者,屢立戰功”
封賞繼續,而劉禪終於是能站一會兒了。
沒錯,是站一會兒。
從早上到現在的日曬三竿,劉禪的膝蓋皮都差點沒磕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