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無法提供糧草,長期駐紮大量軍隊,確實有難度。
這每日消耗的糧草,對於益州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現在已經是不能苦一苦百姓了。
再苦就要生亂了。
只得等移民之事成矣,漢中屯田稍有起色了,方才能依託漢中,進取關中、雍凉之地。
“天命在漢,我父能夠在漢中一戰而勝,在我預料之內。”
“不錯,天命在漢!”
董和輕輕點頭,再說道:“不過在回師之前,我等希望主公在漢中稱王!”
稱漢中王?
劉禪心中早有預料。
如今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已經是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不管是聲望還是實力,都是如此!
曹操在公元216年已經被封為魏王,這是東漢的第一個異姓王,曹操的封王行為預示著奪權篡位已經到了最後一步,下一步就是禪讓稱帝了。
而作為曹操一生之敵的劉備,自然在政治上不能輸給曹操,即便是為了與曹操政治地位對等,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亦是刻不容緩。
其次,玄德本人願望,恐怕也是想要稱王的。
他的志向雖然一直聲稱是興復漢室,但到了如今這一步,讓漢獻帝來興復漢室,還是讓他劉玄德來興復漢室,已經是沒有多大區別了。
他從小的理想就是乘坐“羽葆蓋車”,這可是皇帝的車駕,在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戰中,這個興復漢室的目標,似乎近在眼前了。
劉備在公元198年開始,就被曹操上表漢獻帝封為左將軍,在此後的20多年時間裡,劉備一直是個左將軍,左將軍是不能直接稱帝的,需要先稱王,所以劉備要自立為漢中王,打好基礎,為稱帝做好準備。
而且當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就是定都漢中,然後從漢中出發先攻打三秦,然後東出函谷關統一天下的。
這是一條成功的路線,也是一條幸運的路線,劉備之所以選在漢中稱王,就是想沾沾當年劉邦的好運氣,這也顯示了劉備的野心就是統一天下。
這也是為何劉備為什麼劉備不能稱“巴王”、“蜀王”或者“楚王”的原因。
從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實際統治的區域來看,能夠構成一字王王號的地理單元,只有代表荊州的“楚”以及代表“益州”的“巴”和“蜀”。
秦漢之間,“楚”作為最大的一支反秦勢力,先後有陳涉建立的“張楚”、楚義帝熊心建立的“後楚”和項羽建立的“西楚”。
而漢高帝劉邦曾經先後作為後楚和西楚的臣子,之後也是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才建立的漢朝。
雖然東、西漢都設立過楚王,但是考慮到王號與之後的帝號之間的連續性,劉備稱帝時若是以“楚”為正式國號,豈不是數典忘祖。
劉備如果稱巴王、蜀王,則缺乏漢代政治傳統作為支撐。
同時,巴、蜀隱隱帶有邊陲、蠻夷之地的含義,劉備以巴、蜀為王名,也不利於彰顯正統地位。
當時劉邦不想入漢中就藩,蕭何勸他,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說明漢中得名於漢水,又與天上的“天河”(天漢)相對應,是美名。這也說明了漢國號來自於“漢中”。
當然...
既是為正統,那為什麼不直接稱“漢王”以彰顯自身“漢室苗裔”的正統地位呢?
主要是因為以漢獻帝為首的漢廷在名義上依然存在,公然以“漢”作為王號,與大漢國號重名,明顯有僭越之嫌,容易陷入和曹操同樣的“篡位”語境之中。
因此,以一個似是而非的“漢中王”作為王號,既能以兩字王向朝廷表現出恭順,又能和老祖宗劉邦搭上聯絡,劉備何樂而不為呢?
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