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用了估摸是兩個小時的時間,就蒐集了足以不間斷燒三天量的柴火。
我把它們都堆放在棚子裡面,就像當初在老家時一樣。這些柴火都還有些潮溼,不過只要不繼續淋雨,在棚子兩天就能把它們晾乾。
現在有些潮溼也無所謂,我對自己的爐子還是有自信的,只要把爐子運轉起來,這些哪怕是生的樹枝也能在裡面熊熊燃燒起來。
燒製那些陶器前,我還有一件事情需要處理。
我把那些細膩的高嶺土調和成濃稠的泥漿,然後把所有的乾燥的陶器都在裡面打了一個滾,不過除了一個地方例外,沒有上這些泥漿。
如果是碗和缸子之類的話則是在底部那一圈不上釉,那塊大面積的瓷磚則是隻上正面掛釉,背面則是完全不上。
這個也是燒窯老頭告訴我的知識,掛釉一定不能掛滿,就像做人一樣不能完全做到完美。
如果全部掛上釉,那後果就是所有的釉面應力沒有地方可以釋放,會出現全面開裂的情況。
嚴重的更是會導致釉面直接脫落下來。把這些沒掛釉的地方留在底部也是為了美觀一些,畢竟大家看器物都是看的表面,誰會去在意底部的樣子。
這次不用再烤乾,本身就已經乾燥的陶器泥坯吸水性很強,很快上面的泥漿便是發白變得乾燥。
掛了釉的陶器會更耐磨美觀一些,清洗起來也會更方便一些。
我將這些處理好的陶器一件件小心的放入到窯爐裡面去,然後把爐子頂部用一塊石板和泥土密封起來。
事先準備好的乾柴被我先點燃,放入窯爐和爐灶裡面。現在爐灶上面的放鍋處,還是暫時用泥土和石頭封起來的。
等後面煉出足夠多的鐵,我就鑄造一口大鐵鍋扣在上面,可以用來燒水什麼的。
就如我想的那樣,這爐子的鼓風效果沒有讓我失望。一開始兩邊的火苗小,效果還不夠明顯。
但是隨著爐灶那邊的火力起來,爐窯裡面的呼呼聲便是傳來,用手放在爐窯的入風口處,可以感受到強勁的氣流不斷向裡面湧入。
很快爐窯裡面的火膛就變得通紅一片,這種高溫下那些溼木材燃燒起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我把一些撿回來的溼木材直接投入到爐窯火膛裡面,裡面立即傳來了一陣噼吧作響的炸裂聲,很快那些溼木頭就被高溫烤乾熊熊燃燒起來。
照例把另一邊的爐灶裡也加入木頭,這邊的火勢雖然沒有爐窯那邊的誇張,可是經過爐窯的高溫回到爐灶裡面以後,那溫度也還是很炙人的。
加入溼木材後我便把石板重新封住爐灶的加柴口。在爐灶的虹吸作用加持下,爐窯馬力全開運轉。
洶湧澎湃的呼呼聲不絕於耳倒灌進火膛之中,為爐窯裡面的陶瓷器皿不斷升溫。
我感覺自己的這爐窯不能燒太久,這連鋼鐵都能融化的高溫,燒久了怕是把上面掛的白釉都燒溜掉。
我只有理論知識,並沒有實際的燒窯經驗,對火溫度的把控還沒有到老頭爐火純青的地步。
所以我只能採取一個比較笨的辦法,每隔一個小時我就把頂部密封的石板開啟一點看看裡面的陶器情況如何。
燒製了不過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發現那些陶器表面已經變得通紅一片,那層釉質也融化後均勻的掛在陶器表面。
老頭告訴過我,這時候陶器就應該差不多了。不過還不能立即退火,需要一點點的把溫度降下來。
驟然間把火褪去,會讓裡面的高溫環境一下子失衡導致陶器開裂,那樣就白忙活了。
我按照老頭的說法,先把爐灶和爐窯裡面的木材退出來五分之一。
過了十分鐘左右再退出五分之一的木柴,逐步降低爐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