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奴都來不及,哪有功夫管咱們?”
“那好,咱們要分4步走,第一步,要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必須要大家都知道這個事情絕對不能洩露出去,不然就是死路一條。第二步,要選定一個曬海鹽的好灘頭,又要隱蔽,又要日光充足。第三是要找到買家,談妥價格,最好能長期收購。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怎麼把鹽路打通,能避開官府的盤查。”
“這第一第二都不是什麼問題,第四條要想運出去也不難,只要上下打點好,如今的大明,有銀子啥事辦不成?就是這個長期收購的買家,真是麻煩,一方面要有足夠的實力拿得下我們的海鹽,另一方面這商號最好實力不能太大,因為實力太大的商號,基本都有自己的私鹽路子了。”趙權一針見血的點出了關鍵所在。
從洪武(朱元璋的年號)時期開始,大明官鹽就以曬海鹽為主,形成了四大海鹽產區:長蘆(天津)、東灣(遼寧)、萊州灣(山東)和淮(江蘇),不僅弄出了一個“灶戶”(明朝朱元璋規定,凡是你現在幹啥,今後子子孫孫都是幹啥的,比如軍戶),嚴防技術外洩,並且對地方上的私鹽販賣打擊十分嚴苛,可以說,鹽稅和糧稅成為了大明的財政重要支柱。
不過到了萬曆後期,明朝吏治鬆散,只要你給的起銀子,上面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私鹽氾濫,加上土地兼併厲害,朝廷的稅收一年不如一年,最後只能飲鴆止渴,向頻臨崩潰的農民再加徵稅款,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這是後話。
“我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趙信不由想起了他在書院時的同窗——田蘇,這人做學問是個渣渣,不過做生意非常有頭腦。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往往會其他地方給你開一扇窗,如果哪也沒開,那肯定是你投胎投早了,上帝還沒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