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關於隱秘組織的身份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光照會”的,有人說是“郇山隱修會”的,還有人說是“納*餘孽”,還有人說是“猶大財團”的。
支援“納*餘孽”的人和支援“猶大財團”的人相互之間還罵了起來。
“東印度會”的猜測和上面那些並沒有什麼不同,同樣也沒有突出。
直到一篇名為《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遺骸-東印度會》的文章出現在假新聞頻道上,相比於其他胡編亂造毫無邏輯的文章,這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遺骸-東印度會》顯得格格不入,裡面詳細的講述了1874年1月1日《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解散後的變化,裡面內容詳盡,還引用了不少的文章作為佐證,簡直就不像是假新聞頻道該有的水平。
這個像論文多過像新聞的文章,就應該出現在“真實之理”上。
這時候人們才知道東印度會和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之間的關係,這時候記憶力好的人想到了“真實之理”上報道《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罪與罰》和《光明之下的陰影》。
人們這才意識到九頭蛇科技公司早已經將神秘組織的身份告訴了他們,只是他們一直沒有發現。
於是乎聲討的浪潮中,偶爾出現幾多“光照會”“納*餘孽”“猶大財團”的小浪花,隨後被淹沒在了“東印度會”汪洋大海中。
維吉爾也看到了那篇《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遺骸-東印度會》,然後他就酸了,不就是文章學的好嗎?沒什麼了不起的。哪有我的《總有刁民想害朕-矇蔽女王之人》接地氣。
“湯姆,查一下這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遺骸-東印度會》的作者是誰,不需要浪費精力,查不到也沒有關係。”
“還有電話錄音和那些公司資料也放出來吧,雖然有給人背鍋的嫌疑,但是是時候將他們釘在火刑架上了。”
“好的,老闆。”
維吉爾想要調查《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遺骸-東印度會》的作者並不是因為嫉妒他的文采想要來個線下pk。
這個時間點放出這樣的文章,維吉爾並不認為這是個人的行為,很明顯現在又第三方參加了戰場,想要落井下石,卻又不想沾因果,所以選擇這樣的方式。
不過維吉爾並不是很著急查清第三方到底是誰,畢竟一鯨落萬物生,維吉爾已經提前站位選擇了最好的位置,等待分享美味,而結果落地後,誰跟在他的身後成為除他以外最大的受益者,那他就很有可能是這個神秘的第三方。
“時間差不多了,該洗洗睡了!”
維吉爾放下手機躺在了床上,他感覺今天的自己絕對能做一個美夢,能夠笑醒的那一種。
然而維吉爾並沒有做夢,更沒有被笑醒,第二天的清晨,他被整齊的口號聲驚醒,而被吵醒的維吉爾出奇的沒有憤怒,因為他知道他種下的種子終於開花了。
穿著睡衣的維吉爾站在了巨大的窗前,那是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打倒逆賊,保護女王。”
“解散東印度會,皇室貴族禁止干政。”
“皇室貴族禁止經商,不能與民爭利。”
“......”
網路上罵的轟轟烈烈,現實中平平淡淡,這是這些天的常態,可是為什麼忽然間倫敦就開啟了大遊行模式,這就要說道維吉爾最後對湯姆的交代了。
首先的電話錄音,這相當於正面回應了有關“東印度會”的猜詞,其次是那些公司的資料,維吉爾為了好理解將它們做成了人物關係圖表,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透過一道道的絲線連線,每一條線都是一個不為人知所知的利益輸送。
這些利益相關方里面有退休政客,有議會議員,是個人都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