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蒙府出來之後,秦臻帶著嬴政返回了自己的宅院。
一路上,嬴政眉頭微皺,心中滿是疑惑,終於忍不住向秦臻發問:“先生,如果父王想讓呂不韋領兵出征,那麼父王直接下達命令即可,為何還要先徵得叔祖父與上將軍的同意呢?難道連這點事情我父王都無法做主嗎?大秦難道不姓贏嗎?”
嬴政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滿和不解,這個問題猶如一把利劍,問的很犀利。
秦臻聽到嬴政如此犀利的質問,思考片刻後,緩緩開口:“如今大王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還未能真正做到獨斷朝綱。朝中之事錯綜複雜,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有人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利益的爭奪。在這朝堂之上,更是如此。無論是嬴氏宗親、武勳集團、外戚集團還是外客集團,各方勢力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本能的選擇相互抱團。
整個朝堂就如同一塊肥肉,早已被這些勢力劃分得乾乾淨淨。呂不韋若想分得更大的份額,吃到更多的肉,勢必要從其他勢力手中搶奪。然而,那些勢力又怎會輕易拱手相讓?他們必然會奮起反抗。倘若呂不韋實力不濟,搶不過人家,那他也只有另尋援手,尋找支援自己的力量了。”
說到這裡時,秦臻稍微頓了一頓,似乎是在整理思緒,又彷彿是想要讓接下來的話語更具分量。
片刻之後,他才接著開口說道:
“再說這獨斷朝綱,大秦雖姓贏,但卻不是大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就拿商君來說,他的變法得罪了貴族利益,孝公在世之時,礙於孝公對商鞅的倚重和支援,那些貴族就算心中有萬般不滿,也不敢輕易動商鞅一根汗毛。
然而,等到孝公駕崩之後呢?貴族們便如同餓狼一般,紛紛群起而攻之,最終商鞅竟落得了一個被車裂處死的悲慘結局。惠文王多麼英明神武,為了平息貴族們的怒火,也要把商君獻祭出去。”
坐在馬車裡的秦臻,向嬴政講述著這段歷史背後隱藏的種種緣由與利害關係。
其實對於這些事情,他原本並不打算在此時此刻就告訴嬴政的,他本想著要等到日後嬴政順利登基成為秦王之後,再教導於他。畢竟眼下嬴政年紀尚小,現在教為時尚早。
“那先生,到底要怎樣做才能獨斷朝綱?”
嬴政那張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疑惑和不解。
在他如今的思維當中,身為一國之君,只要下達命令,臣子們就應當毫無條件的立刻執行並遵從才對。
“若是未來公子當了秦王,屆時朝堂之上盡皆您親自擢升之士,如此一來,或許便能獨攬朝綱了。然而,若欲令大秦綿延萬載,所需付諸努力之事則不勝列舉,尚須權衡各方勢力之消長。且看那贏氏宗親、武勳集團、外戚集團以及外客集團,無一不是盤根錯節之團體。
若真想獨掌朝綱,勢必要推行中央集權之舉,將王權收攏於一人之手,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同時不露聲色的剔除部分因循守舊之輩,務使其深知自身並非不可或缺。此等眾人,俱為掌中棋子,但凡有哪一顆用著不夠趁手,即刻換下,換上稱手者便是。”
“再者,對各方舊勢力加以打壓,絕非僅僅著眼於個人之權勢,而更多乃是出於對黎民百姓之考量。畢竟,那些陳舊貴族久而久之,便會肆無忌憚地掠奪百姓之財物,侵吞百姓之田產。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民生凋敝,社會動盪不安。故而,唯有堅決打壓此類舊勢力,方能保得一方安寧,使百姓安居樂業,從而實現國家之長治久安。”
“在邯鄲時我就與公子提及過,百餘年前,響徹大秦軍民的口號 ——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大秦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只是歷代君王的努力,其中更離不開無數秦人百姓捨生忘死的前仆後繼。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