嚶嚀一聲,忽的羞答答的說了一句,“相公,和尚方才下樓找酒喝去了。”
呃,這不好吧。
此刻,武植的心是顫抖的,緊張的,忐忑的,孃的,剛才狙殺高俅都沒這麼緊張。
可身體卻很誠實,行動上更是雷厲風行,速戰速決。
……
半個時辰後,大批官差瘋了般的衝進了拂雲園。
彼時,武植早已下了樓,正旁若無人的繼續咒罵高俅呢。
見狀,官差們目瞪口呆,待得詢問了一隻跟著武植的探子之後,立時灰頭土臉的離去,連帶著將跟著武植的幾個探子也帶走了。
高俅都死了,還跟著幹啥?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高家垮臺了,高家人怕是一個都活不了,此時若繼續幫高家行使法外之權,那等同於自掘墳墓。
不過,高俅之死還是要查的。
接下來數日間,開封府和大理寺跟瘋了似的,年節也不放假了,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力量,幾乎將開封府給翻了個底朝天。
然,除了一個根本不知何物的金屬疙瘩,啥也沒找到。
而武植的嫌疑,早已在案發之初便被排除了,想硬往武植身上扣屎盆子都不可能。
因為當時見到武植的人實在太多了,且都是讀書人,其中還不乏豪門貴胄,難道這些人的眼睛都瞎了不成,還是說,武植分身有術。
當然,也有人懷疑武植是僱兇殺人,這個猜測是站得住腳的,奈何找不到任何實質證據啊,甚至連殺人手法都推算不出來,難道僅憑懷疑就給武植治罪嗎?
那簡直是滑了天下之大稽。
於是,高俅之死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懸案。
而高俅的敵人們卻不會因為這是一個懸案而放緩對高府動手。
短短數日,高府已經家破人亡,那些平時巴結奉承他們的人,此刻無一不是變本加厲的欺凌,恨不得將高府上下全都給埋了。
在這過程中,高府狀告武植的案子,自然也不了了之。
所謂牆倒眾人推,此刻的開封府巴不得跟高府劃清界限呢,又怎會沒事找事,去給高堯康那個臭名遠揚的惡少討公道。
與此同時,武植的口碑終於發生了逆轉。
民間百姓們可不會去糾結什麼實際證據,官府既然給不出結果,那麼百姓們便自己總結了一個結果。
眾口一詞,高俅是被武植給詛咒似的。
這說法若是出現在後世,簡直是天方夜譚,而於宋時卻還真站得住腳。
於是,武植的身上立時被神秘的色彩所籠罩。
民間百姓自發的將高俅之死的功勞放到了武植身上,一時間,不知有多少人拍手稱快之餘,對武植感恩戴德,隨之選擇性的淡忘了武植和金兀朮結拜之事。
偶爾有人提及時,甚至會有人出面維護,“和金人結拜怎麼了,金人是殺了你爹還是你娘,老子爹孃都是高俅那狗官逼死的,武相公弄死了高俅,就是俺的恩人,以後誰敢再說武相公的不是,老子撕爛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