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年級,爸爸終於看不懂數學題卸任了監督。
對於晴兒來說,是逃脫牢籠的掌錮。這一瞬間的自由和解脫開始在她心裡生根發芽,她嚮往這樣的感覺。
父女之間,沒有溝通,沒有交流。他上他的班,她上她的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天能說上五句話都很難,最開心的也是過年的這一天,收到爸爸的紅包。
幼兒園到小學,這幾年裡,沒有媽媽的陪伴是現實,卻也沒有爸爸的悉心教導。
家長會上只有爺爺出席,放學路上只有自己,這有裂痕的時光裡,她也很滿足。畢竟,背後裝滿了父親望子成才的汗水。
他也是為了生活,可以任勞任怨。
他做父親的方式有問題,但不能否定他沒有責任。雖缺席了女兒的家長會,但也少不了女兒想要的。
以為這是于晴兒新的開始,沒想到是噩夢的開始。
初一那年,哥哥結婚,爸爸媽媽復婚。說是復婚,無非就是回頭湊合過日子。那盒子裡開啟的依舊是離婚證三個大字,他們沒有任何形式,更沒有夫妻之間的默契。
也許是爸爸不想折騰了,也許是媽媽想抱孫子了。也許是一個人慣了,該有個像樣的家庭。
對於晴兒和她哥哥來說,父母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好好過日子當然好,怕就怕是在將就。
兄妹兩也沒有因此而開心,看得出來他們眼裡相互沒有愛。
本以為一切會很平凡,卻是新的浪潮襲來。
媽媽開始變本加厲的對爸爸掌固,壓的他喘不過氣。于晴兒有一點做的不對,媽媽都會惡語相向。
也許她不會做一個母親,加上于晴兒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候,讓母女兩的感情雪上加霜。
于晴兒很是無奈,只能在學校住,為了就是逃避母親的嘴。
其實也是怕,看到父親的變化,她也不好頂撞母親。
初中這三年,于晴兒沒吃過幾次家裡的飯菜,除了放假能在家呆上幾天。
學校不讓住了,她會去姑姑家,只要見不到母親就好。
以為晚來的母愛會不一樣,關係會親一些,誰知道是爭著搶著躲呢。
母親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連於晴兒一次沒考好的試都要罵上幾天。
這種恐懼感不比之前的少,于晴兒又一次掉入深淵。
她開始叛逆,第一次學會頂嘴,第一次有了主見,所有收藏的情緒開始爆發。
那一天,母女兩吵的不可開交,就因為于晴兒多睡了會兒覺。
次日,她沒有去上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許久,想來想去決定出去打工。
爸爸因此看不下去,終於爆發出許久未見的脾氣。之後,媽媽又走了,頭更沒回過。
這一次的決裂,很堅決…
就像做好過自己生活的打算,你有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也許她知道,這個家裡,她始終是多餘的。
在爸爸和老師的勸說下,于晴兒去上了學。
這次媽媽的離開,于晴兒沒有任何情緒,那種逃脫解放的感覺莫名的有衝擊感,讓她很是喜歡。
高中那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一點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