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鋒刃添至四。
你這個綠色大螺殼,手上一套,直接包裹到小臂中部。
人類手臂原本有的三個關節非但沒增加,還被你一下子幹掉了一個。
這下只剩兩個關節,你還有臉來問我們有啥使用技巧?
長度還沒人家阿三的拳劍長!!
攻擊距離沒增加多少,死沉的大螺殼把你整個人重心都帶偏了!
咋了,斷臂上癮麼?
把手臂送上去給人砍?
還問技巧!技你太妹啊!
麻蛋,今天就讓你這個野路子見識見識我們兵擊的博大精深!!”
男人猛地搖搖頭,把這幾個貨的影像從大腦裡搖走。
前世能夠被自己借鑑的技巧,可能真的只有阿三的拳刺\/劍。
但男人當時也沒仔細研究過這個,所以如今也只能自己一個人瞎琢磨。
手上的這個綠色大螺殼其實更應該算作“拳鑽”而非“拳刺\/劍”。
高速旋轉的這一特性,可以輕易盪開敵人的攻擊,以此來進行防禦,使得自己不需要在打鬥過程中依賴那些需要用到腕部來施展的技巧。
而攻擊方面,不論是掄砸還是前刺也都可以依仗這種旋轉力。
練五分鐘休十分鐘
練五分鐘休十分鐘
……
男人就這麼一遍遍練習從各種角度和以各種方式出招,以期找出最合適“這件兵器”的招式套路。
可直到金烏西墜,玉兔東昇。也沒啥進展。
一般來說,類似螺殼這樣固定在前臂,底粗頭尖的武器,肯定是更適合刺擊。
畢竟是“生物電鑽”麼,自然是“鑽刺”更具有威力。
“掄砸攻擊”就明顯不如“鑽刺攻擊”——將力集中在一點,更具威力。
且抬手“掄砸”的攻擊幅度也大,
“鑽刺”為一點,“掄砸”為一線,後者不但更容易在攻擊路徑中被打斷——格擋,
也更容易出現“中門大開”的情況,從而被敵人“抓住破綻”。
但到了男人這裡,具體情況卻是“掄砸”優於“鑽刺”。
對,是的,掄砸反而更適合現在的男人。
原因前文提過,男人如今的臂力在失去了【疤痕指甲】的增幅後,已經大不如前,原本輕飄飄的螺殼現在抬起來沒一會兒,手就開始抖了。
“刺擊”首重什麼?!
是一個字——穩!!
戳、扎、刺、鑽,全都建立在這個“穩”字上。
古裝劇中,大俠練棍練槍,都有這麼一種訓練方式:
在半空中吊掛一個小圓環,在圓環後面再吊一個小鐵球。
然後雙手持棍子,讓棍子的棍尖穿過圓環去戳擊小球!
而男人那群兵擊的朋友,每每提及劍、矛、槍......也都是強調刺戳的重要性。
某個研究古法兵書的小眼鏡朋友更是說古代士兵練槍,光是“戳”就要練一年,
最後要讓3米多長,8斤重的長槍在戳刺過程中不抖不晃才算合格。
做到“穩”之後,再去追求“準、勁、狠”。
男人沒有一年的時間去訓練,
男人的螺殼沒有3米那麼長,但絕對遠遠超過八斤重!
要做到平穩的“鑽刺”攻擊,得雙手託著。
男人已經想象得到自己像端著步槍一樣向著龍蝦獸衝去,然後很有可能一個重心不穩,直接大馬趴摔在龍蝦獸面前。
掄砸的要求就相對小了些,攻擊面積大,威力有著旋轉力的加成。只要能砸中龍蝦獸,就絕對可以把它的殼敲出一個大窟窿。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