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趵突泉的文化元素
李清照紀念堂與易安舊居,座落於漱玉泉畔,始建於1959年,是為紀念李清照,在原丁公(丁寶楨)祠基礎上闢建而成的,於1999年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整修,現今總面積約達4000餘平方米,為典型的宋代建築,是中國規模最大且功能最齊全的李清照紀念堂(館)。
紀念堂呈三院式佈局,東面前院為紀念堂,漱玉堂為主展室;後院為靜治堂,西院為易安舊居。
其展室內涵風格各異,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一代詞人李清照的成就與一生。在靜治堂內,採用雕塑的形式再現了李清照人生中的若干個生活場景。
在李清照紀念堂的庭院內,以李清照的詩詞意境為依據,選取詩詞中提到的許多寫物寄情的植物,如海棠、梧桐、寒梅、淡竹、江梅、芭蕉等,作為庭院的植物選擇及配置。
李清照紀念堂最具特色的雕刻主要集中在單面空廊牆面上的石雕裝飾與文字雕刻,其中,石雕裝飾主要分為石雕畫與石雕漏窗兩種。李清照紀念堂的石雕畫主要以琴、棋、書、畫搭配梅、蘭、竹、菊形成構圖;而石雕漏窗則既有裝飾園林的作用,又有保證院內通風的功能。
趵突泉公園內的王雪濤紀念館,是位於趵突泉公園內的一座古典形式的建築,因紀念當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王雪濤先生而建。
該紀念館始建於1987年,位於滄園內。館內共設有“無陋山莊”“蘿月堂”“藕華樓”三個展廳,總建築面積約為755.6平方米。作為一個以藝術家為主題的展覽館,王雪濤紀念館內珍藏和陳列了王雪濤先生的遺作、收藏品及其生前繪畫用具共計212件。
還有一處紀念館,就是李苦禪紀念館。它位於趵突泉公園的萬竹園內,始建於1985年8月4日,後於1986年6月11日正式建成開放,旨在紀念當代傑出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李苦禪先生(1899—1983)。
1985年,李苦禪先生的家人遵照其生前遺願,將部分珍藏的大師遺作和收藏的名人字畫、文物、古代傢俱等捐獻給濟南人民。李苦禪紀念館開放後,常年接待遊客,並經常舉辦名人名家書畫展覽。
在趵突泉主題公園內的“五三”紀念園,是為了紀念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在趵突泉畔製造的“五三”慘案而建立的,該園位於趵突泉公園的北部,總佔地面積為2600平方米,由“五三”亭(原有)、入口牌坊、警世鐘臺和“五三”紀念館組成。
其中,“五三”紀念館總建築面積約為307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底層是觀展區,內有蔡公時烈士銅像以及相關文字、照片等資料;二層則陳列著與“五三”慘案相關的歷史實物資料。作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五三”紀念園承擔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
趵突泉公園中存有眾多的歷史文人題書的碑刻,其中古代石刻34方,現代石刻72方。
在景觀表現方式上主要以三種形式出現,分別是立碑、條石與牆體。立碑的形式在點景中最為常見,其中以泉水名字出現方式最多,包括趵突泉、馬跑泉、漱玉泉等處的立碑,碑文用材最為樸實,多以墨色為底,以暗綠色調書寫文字。
條石多為單獨巨型石材,以白雪樓前銘記有《重修白雪樓記》以及五三慘案紀念園處銘記有《濟南慘案歌》的條石為代表。牆體出現的形式以李清照紀念園內部、娥英祠周邊景牆及公園內眾多門洞匾額等最為常見。
趵突泉公園中的楹聯,有三聯最為出名,分別位於濼源堂、觀瀾亭、望鶴亭。
濼源堂位於趵突泉北側,其楹聯為“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源自趙孟頫七律詩《趵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