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破繭而出(1 / 4)

小說:屈尊歸來 作者:周公成子

屈子在江底世界,為鼓勵水鬼們堅持信念,寫了一首《江底賦》:

江底幽幽,暗流湧動,吾與諸君同困於此,然心不可滅,志不可墜。

觀此江底世界,雖暗無天日,卻有奇異之景。沉船靜臥,金銀閃爍,宛如歷史之眼,見證歲月滄桑。村莊錯落,水鬼聚居,各有其故事,各懷其思念。魚蝦遊弋,老龜為伴,生命之息,從未斷絕。

吾等雖為水鬼,命運多舛,然不可自棄。當思生命之可貴,希望之永恆。雖身處困境,亦要堅守本心,以待時機。

每一次潮湧,皆是命運之挑戰;每一道暗流,皆是磨礪之考驗。我們應如礁石,任憑風浪衝擊,依舊屹立不倒。如同那索魂網外的世界,雖遙不可及,但只要我們心懷信念,不斷努力,終有衝破束縛之日。

讓我們相互鼓勵,共渡難關。在這孤寂的江底,用我們的堅韌和勇氣,書寫屬於我們的傳奇。相信未來,必有光明照耀,必有解脫之時。那時,我們將帶著江底的歷練,邁向新的征程。

諸君共勉之,勿餒勿懼,勇往直前,江底雖暗,心向光明,則希望永存。

《從〈離騷〉與〈道德經〉看屈原和老子哲學思想的異同》

一、相同點

(一)對“道”的遵循(儘管內涵有所差異)

屈原在《離騷》中的體現:屈原在詩中多次表達對正義、真理和高尚品德的堅持,這可以看作是他所遵循的“道”。他以一種近乎執拗的態度維護自己心中的正道,例如“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展現了他願意為正義和真理獻身的精神。這種對正義之道的堅持貫穿全詩,使他在面對奸佞小人的詆譭和楚王的誤解時,依然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屈從於世俗的汙濁。

老子在《道德經》中的體現:老子的“道”是其哲學思想的核心概念。“道”代表著宇宙萬物的本原和規律,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他主張人們應當順應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來行事。無論是治國還是修身,都要以“道”為準則,避免過度的人為干預,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意識

屈原的批判:在《離騷》中,屈原對楚國的黑暗政治和腐朽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刻批判。他描繪了朝堂上“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的場景,用“眾女”來比喻那些嫉賢妒能的小人,對他們的醜惡行徑表示憤慨。他看到了楚國社會中的不公、諂媚之風盛行等問題,並且毫不避諱地透過詩歌揭露這些現象,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憂慮。

老子的批判:老子也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著敏銳的洞察和批判。他反對當時社會的過度慾望、爭鬥和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例如,他批判統治者的苛政和貪慾,認為“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他看到了社會中因為人們過度追求功名利祿而導致的混亂和痛苦,提倡一種迴歸質樸、減少慾望的生活方式。

(三)對個體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視

屈原的精神追求:屈原透過《離騷》展現了自己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他以香草美人自喻,不斷地用各種美好的事物來象徵自己的品德修養,如“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種對自身精神境界的雕琢,使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內心的高潔。他追求的是一種超越世俗汙濁的精神境界,透過堅守自己的理想和品德,達到一種自我實現和精神昇華。

老子的精神理念: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個體要透過順應自然、減少慾望來提升精神境界。他提倡“致虛極,守靜篤”,即讓內心達到一種極度空靈、安靜的狀態。透過這種方式,人們能夠擺脫外界的干擾和誘惑,迴歸到自然純真的本性,從而提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