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終目標,即佛說三昧?”。般伽彌陀答道:“是的,此即佛說三摩提,首楞嚴王,即金剛明王,即說楞嚴大定,如此行走坐臥,皆在定中,是我本定,非是修定”。
金有妙繼續問道:“即說本定,為何一般人乃至一切畜類而做不到呢?般伽彌陀答道:“人以及畜生,妄所立心,故而不能歸真”。
金有妙繼續問道:“我如何才不會妄所立心?般伽彌陀答道:“用菩提的明性,去明白菩提真相,如來實相,明白即定,何以故?這就如同一隻貓明白鏡子裡的貓是自己而不再起嗔怒,看見鏡貓如同沒看見一樣自在。故說,若有人慾修三摩提者,覺入菩提如來妙本,明白是關鍵,只要明白了,就不會執貪一切根塵,就如同明白的貓不再理睬鏡貓一樣自在”。
金有妙繼續問道:“那我如何徹底明白呢?”。般伽彌陀答道:“選一根於當下反覆觀定,首推耳根圓通。於經典中反覆參悟,以佛道經典為根本,先可參悟緣起法,爾後進入勝義諦”。
金有妙問道:“那何為緣起性空之法?”。般伽彌陀答道:“般伽彌陀答道:“池子中心非池子有,是空有,是空周遍,故池子可大可小。其理亦然,眾生中心亦非眾生有,是性有,是性周遍,故眾生可多可少,小之又小,少之又少,以至於無,故說緣起性空。空即性,性即空,性周遍,實空周遍,處處性然,即說性然,非真是空,是名為空,名妙心明性,本定不動,不來不去。故世間種種相,緣起空間呈現,實妙心性相一如”。
金有妙繼續問道:“即說萬物變化,是謂緣起,以至於性然不動不失,不來不去,是謂性空。是誰決定著池子的大小,眾生的多少?也就是說變化的根本由誰決定?或者說緣起的根本因素是什麼呢?”。
般伽彌陀答道:“此皆是眾生貪執立心,心了成所,所即妄立,性妄見生,生此六能,六用和合,即為緣起。故說,你心中有大池子,池子就大,心中有小池子,池子就小,同樣的道理,你心中有老虎,緣所即見老虎,心中有仇怨,緣所即見仇人,心中有情愛,緣所即見夫妻等等,不可盡數。實世間一切,性本然故,恆見唯一,妙覺如來,有處不自有,無處不自無,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如不動,非有非無。若有眾生執心不起,復歸清淨本然,是謂見性”。
金有妙問道:“如此這般說,那麼科學技術的發明也是眾生執心測弄的緣起,終歸於無,了無所得,現在人當做真理花一生去學去求,豈不是徒手捉空?那學習還有用嗎?
答:世間種種變化,不以人的意想為轉移,是無量眾生共同測弄的結果,這種共同的特點,往往表現著不同的時代。所以,對於自己而言,觀其本然即可,不需要改變什麼,這樣起碼自己不會被塵所累,至於學習,以合道為根本志,往而無咎。生活中的合道,就是觀察時代的特點,順勢而為即可”。般伽彌陀說完,今有妙歡喜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