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冬天慢慢結束,春天悄悄地來臨,陽光變得溫暖而明媚。因為秦朝習慣把十月當作一年的開始,而現在已經過了那個時間點,所以文中用了“漸漸”這個詞來表示時間的推移。秦始皇的遊玩之心再次被點燃,他決定不再重複之前西巡的路線,而是改道向東巡遊。這一路上,已經修建好的寬敞大道兩旁,挺立著青松,它們剛剛經歷了春天的風和露水的滋潤,顯得特別有生氣,一片繁榮興旺的樣子。秦始皇左看看右看看,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興趣,興致非常高。他們走了很長一段路,終於來到了齊魯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遠遠望去,前方山峰重重疊疊,像波浪一樣連綿不斷,山上的樹木和石頭都顯得高大險峻。秦始皇好奇地問身邊的人,這座山叫什麼名字,得知它叫做鄒嶧山。當時,秦始皇興致勃勃地開始登山遊覽,他一邊欣賞著沿途的美景,一邊尋找著自然界的奇觀。當他向東眺望時,發現遠處又有一座巍峨的大山聳立在那裡,這座山比鄒嶧山更加高大險峻,山間雲霧繚繞,與碧綠的山色相互映襯,而在朝霞的映照下,更添了幾分絢麗的紅色。這樣的美景,自然需要用優美的語言來描繪。秦始皇被這壯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久久地凝視著遠方的大山,然後指著它問身邊的隨從:
“那就是東嶽泰山嗎?”
隨從們紛紛點頭確認。接著,秦始皇又好奇地問道:
“我聽說古代的三皇五帝,大多都巡遊過東嶽泰山,並在這裡舉行過封禪大典,這樣的傳統制度現在還有留存下來的嗎?”
隨從們被秦始皇這個問題難住了,他們覺得無法給出明確的回答,只能遺憾地表示:
“由於年代久遠,很多事情都已經無從查考了。”
秦始皇感慨道:
“朕想,這裡既然是鄒魯的故土,也就是孔子和孟子這兩位大儒的故鄉,儒家文化盛行,此地定有許多飽讀詩書、精通古代典章制度計程車人,他們或許知曉封禪大典的傳統禮儀和制度。你們速速派些人手,去徵召幾十位這樣計程車人前來,讓他們在泰山腳下等候朕的駕臨,朕要親自向他們諮詢封禪大典的遺制。”
隨從們聽了秦始皇的命令,立刻遵旨行事,迅速派人前往徵召。隨後,秦始皇又轉而對群臣說:
“朕既然有幸親臨此地,自然不能不留下一點痕跡,以昭示後世。你們務必為朕撰寫一篇文章,用以鐫刻在石碑之上,讓後世子孫能夠銘記朕的功績和此次東巡的意義。”
群臣們齊聲答應遵旨執行。秦始皇在吩咐的同時,也下令整理好鑾駕,準備下山前往行宮休息。當天晚上,李斯等大臣們就開始仔細斟酌字句,精心撰寫了一篇用於刻在石碑上的文章,並呈送給秦始皇審閱。秦始皇看著這篇文章,發現其中句句都是對他的功績和德行的讚美,這讓他感到非常高興和滿意。第二天,秦始皇就下令將這篇文章繕寫成篆文,以便刻在石碑上作為銘記。他還指示將這塊石碑豎立在鄒嶧山上,以彰顯他的功績和此次巡遊的意義。臣子們接到命令後,立即開始緊鑼密鼓地工作,他們迅速而認真地完成了任務,整個過程無需過多贅述。
秦始皇緊接著就出發了,他的隊伍順著道路來到了泰山腳下。在那裡,已經有七十位年高德劭的老儒生等候多時,他們恭敬地迎上前去,向秦始皇行禮。在完成了跪拜的禮儀之後,秦始皇便召見了這些老儒生,向他們詢問關於封禪大典的儀式和制度。這些老儒生們雖然都是學識淵博的人,但是自從周朝以後,封禪大典已經很久沒有舉行過了,差不多有七八百年的時間。因此,當秦始皇問及封禪的儀式和制度時,他們雖然心中有所知曉,但由於時間久遠,且沒有實際操辦過,所以一時之間也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來回答秦始皇的問題,只能沉默以對。在那群老儒生中,有一位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