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心殿,到正午門,所有禁軍侍衛都選擇性地,耳聾眼瞎還啞巴。
當載灃被親兵揹回府上時,生母劉佳氏,看著兒子皮開肉綻的小圓腚時,登時,心疼的淚如雨注:
“你二哥,他…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你啊!我要...要去向六叔七嬸八大爺,狠狠告上他一狀!”
很快,載灃犯顏直諫,而光緒以怨報德的勁爆訊息,在近支宗室,滿蒙八旗中炸開了大鍋。
“小小年紀,就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兒!罔顧祖制,借賊兵,齎盜糧,這樣下去,可怎麼得了?!”
“他既然這麼有脾氣,那乾脆把我們這幫親戚,全都殺了罷!”
“我看他就是這麼想的!他就是覺得我們這幫親戚,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他早就看我們不順眼了!”
“上折!大家一起上折!必須要將我們皇親國戚的特權,維護到底!”
一時間,王公貴胄們,那是群情激憤。
譴責光緒數典忘祖的摺子,鋪天蓋地,比京城的雪花都還來得快,來得急。
其中,連大字都懶得多識幾個的剛毅,竟然靠著他的歪理邪說,在滿蒙親貴中,引領起一陣風騷:
“漢人強,則滿洲亡,漢人疲,則滿人肥!”
恭親王心疼光緒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眾矢之的,他在親貴之間,四處遊說,極力為光緒開脫辯解:
“諸位啊!當今聖上,如此英明睿智,實乃本朝罕見,他怎會不明事理,一味偏袒漢人呢?你們要擦亮眼睛啊!
這其中,一定有人在挑撥是非!製造對立!企圖使國家分裂!好讓自己從中獲利啊!!”
不過,要說最令光緒頭疼的,不是那幫義憤填膺的闊親戚,而是這群手握大權的漢大臣。
他們偏偏挑上這個節骨眼,硬要給這口滾燙油鍋,再加一把柴火。
由兩代帝師翁同龢領銜,以李鴻藻、徐桐、劉坤一等人為首的漢大臣,面對眼下混亂不堪的局面,他們還非得側足其間,趁機拱火,大搞什麼派系鬥爭。
在朝堂上、奏摺中,他們公然參劾、攻擊李鴻章的淮系一派。
清流之中,皆以翁同龢的《參李鴻章三大罪》為範本,在朝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排淮風暴”。
“老臣翁同龢泣血上書。
今上此折,是為國為民,為公正公平,是正法正紀,正民心民意。
一參李鴻章貪腐成性,雁過拔其毛,可笑!盡為飽私囊!
二參李鴻章任人唯親,濫用職中權,可悲!全為結私黨!
三參李鴻章擁兵自重,割據佔一方,可懼!皆為自稱雄!
依老臣愚見,現局勢嚴峻,需繩之以法方能平眾怒,明正典刑才可息民憤。
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翁同龢。
叩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