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中路軍到許縣可視情勢而定,如不能馬上破城則對峙吸引伍逢的注意力。南路軍五萬出伊闕向郟縣的張楚軍鄧說進擊,郟縣是周文向關中而來的路上留下的二萬人,當初的目的是為了為周文保留一條退兵之路,所以討伐難度應該不大。一旦擊破鄧說,南路軍也轉向許縣,與中路軍配合拿下許縣。”
“第二步,拿下許縣的南路和中路軍,留七萬人鎮守許縣,給陳郡製造壓力,其餘四萬人北上與擊破吳廣後的北路軍會合,再分為兩路,北路八萬往趙地伐武臣,南路十一萬伐魏地周市。若一切順利,則看是否可北伐燕地韓廣,東伐齊地田儋。不過這第三步,大將軍,”他對章邯笑笑:“需待陛下詔令後再行動。”
“諸卿可有什麼疑問或更好的建言?”胡亥看著將軍們。
“陛下,上卿,為什麼第二步不直接剿滅陳勝?”董翳提出了一個問題。
“上卿給說明一下。”
“都尉翳,現有會稽郡故楚遺族項氏反秦,項氏乃世代兵家貴族,而陳勝不過一閭左之徒,所以我觀項氏對閭左之王必不耐,因而想借此離間楚人。我等在穎川郡保持對陳勝的威壓,陳勝就會想要獲取外部支援,難免不試圖號令項氏來援,這也許就是機會。即或不能使項氏殺陳勝,也可讓陳勝軍與項氏軍之間離心,不能過快融合壯大項氏的力量,陛下已詔令典客史敖在行此策。”
“如果此策未達效果又如何?”董翳覺得這種事情未必能像想象的那樣起作用,所以又問。
“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第三步如何需待陛下詔令的緣故了。若此策未見效果,則到時看秦銳的軍力分佈,或許縣單獨出兵,或滅魏的南路軍配合兩路夾攻,用最快的速度奪取陳郡,把陳勝趕向東方,進一步靠近項氏,再觀之。”陳平笑了笑。
“上卿,滎陽解圍後必需守住以保證輜重糧秣供給,這有郡尉厲在彼。若秦銳破趙魏,是否亦分兵守之?還是於當地恢復官吏,並徵召郡兵?”章邯提問。
“大將軍,”胡亥說話了:“秦銳是殺伐力量,是朕的鋒銳,所以守土非秦銳之責。大將軍的責任,就是按我的詔令,把這些叛軍擊潰,能夠生俘則俘之,河南地可資開墾的地方還多著呢。”
將軍們都笑了。
“不能生俘擊潰亦可。至於駐守則是為休整以待下一擊,或有新策時遵詔令而動。趙魏之地距關中甚遠,若恢復吏治,一旦有人作反,或救之不及,或使秦銳疲奔,皆非我所願。”
“陛下,按上卿之策,秦銳出擊只為殺伐,不為復土,臣擔心秦銳一去,死灰獨不復燃乎?”馮劫說。
“燃即溺之(潑水澆滅),”胡亥輕叩御案,“秦銳就是熄燃之水。太尉當記得,我就是要讓各路有反意之人都冒出頭來,使山東最終平靖時,得到至少百年的安定。現在山東反意正熾,單憑二十多萬秦銳是無法盡滅的,秦銳出擊,一方面是順應大朝會上諸大臣揚大秦之威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割野草,割掉一茬還會再生。這些反民由著他們反,秦銳割一茬,可待其再反,就再割一茬。如果長得太瘋,也不能累死兵卒,那時就撤回秦銳,讓這些野草們自相競爭,然後割其最茁壯者,其他則無需再慮。”
“章邯,”胡亥雖然叫的是章邯,可目光在掃視所有將軍:“目的予你,如何戰在你,但有一樣,朕詔你退兵時需立退。秦銳若疲,你也可請退兵,無需有什麼擔憂。若詔你退兵不退,那你的所有功勞都一筆勾銷不說,還有罪。”
“陛下之詔臣豈敢不奉?然若臣正值一戰功成之際,陛下詔臣回兵,陛下可允臣陳情否?”
胡亥堅定的搖頭:“不允。我不干預你用兵,詔你回兵亦不會輕易為之,必因方略之改變所致,一戰一地,均無法與大方略相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