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班矛頭直指李斯,百官的目光唰得一下都看向廷尉李由。
可李由似乎根本沒注意到朝堂上的情況,鎮定自若的坐著面無表情,一言不發。
咸陽令吳公與李斯是師生關係,觀點相近,此時出來反駁:“昔年罷分封之時太師曾言,周文王與武王代商後分封子弟和同姓宗族,彼時皆為同氣連枝伐紂王,相互親善,且天子可予掌控,但數代後子孫就不那麼親善而疏遠,再為各諸侯國利益相爭,就互攻如仇。先始皇帝也是看到了這點才統一天下為郡縣。今陛下欲封王,公子將閭昆仲乃至公子高為親兄弟,自會兄友弟恭,並尊陛下,公子嬰既為旁支,更會全心尊奉陛下。可幾位公子的子孫之間雖有親族關係,卻非親兄弟,關係自然越走越遠,國之間的關係難保不會步周天子覆轍,陛下不可僅考慮此一代王國對朝堂的尊奉。”
贏騰作為贏姓宗族的宗正,自然是贊同宗族封王的:“咸陽令所言差矣,贏姓自襄公起,雖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也鮮見宗族內亂之景。諸公子均一心為國,為大秦之興旺。所以,怎能僅以推測就認定封王之後,子孫必將互攻而亂國?”
馮去疾不算一個名臣,但卻是一個謹言慎行、專心政事的幹臣,對流傳下來的律法、制度都亦步亦趨的嚴格遵從。他以憂慮的語調說:“陛下,分封是否會必定於後世內亂,臣不知。臣所慮者,乃陛下改動先始皇帝的既定製法,臣以為不妥。先始皇帝雄才大略,有六王畢、四海一之大作為,目光自是長遠。臣非是要言陛下作為不如先皇帝,陛下富有春秋,日後作為難以限量。然當下陛下欲分封,想必與先丞相王綰的想法類同,以王國鎮撫遠離關中之燕、齊、楚等地。臣冒昧,其地既遠,所封王國若亂,關中出兵亦遠。臣認為陛下今日所封之王會感謝陛下並會兢兢業業以酬陛下之信賴,但陛下確應慮及久遠,以延大秦萬世不替。”
“陛下,臣有奏。”
馮去疾講完後,殿內安靜了片刻。丞相乃是百官之首,他發話了,誰再反對都要掂量掂量。就在這安靜之中,博士座席區突然一個聲音傳出,惹得百官都注目而視。
只見一個博士悠悠站起,走到了通向丹陛的通道上,向皇帝施禮:“臣,博士叔孫通,奏請陛下復王爵。”
胡亥在其他大臣爭論時,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氣惱,喜怒皆掛在臉上,只有馮去疾上奏時才稍稍顯得面色平靜一些。這下又冒出個博士啟奏,另一個博士趙班就是上奏分封的,所以胡亥臉上馬上就帶出了期待:“哦,博士沒有聽到剛才丞相及御使大夫還有咸陽令之語否?爾既贊同封王,又有何理由?”
“陛下,丞相和御使大夫之理由,還有咸陽令……”他向這幾人的方向微微拱了拱手:“臣都聽到了,臣的理由有三。”
“三個理由?說來聽聽。”胡亥愈發來了精神。
“嗨。理由之一,當今山東反秦者,俱大多稱王,如張楚王陳勝,趙王武臣,燕王韓廣,代王李左車,齊王田儋等。這些反王有出身故六國遺族者,如齊王田儋出自故齊王族田氏,有出身世家者,如代王李左車,這倒也罷了。可張楚王陳勝不過一閭左之徒,趙王武臣不過一豪客,燕王韓廣不過一小吏,此等人皆可稱王,那麼真正的皇帝宗室,為什麼反而不可稱王?”
“對對!”胡亥雞啄米一般的連連點頭,“我贏姓皇族反不如那些閭左、豪客乎?”
叔孫通看著小皇帝一副撈到救命稻草般的淺薄表現,再結合與皇帝單獨奏對時的那個沉穩的胡亥,心下暗樂,陛下還真是善於做戲啊。
“理由之二,也是從上一個理由引申出來的。就是在百姓看來,誰為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給自身的生活帶來安定,換言之,只要於百姓有利,封國還是郡縣,百姓皆可接納。這同樣也就間接證實了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