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兵荒馬亂,但張良一方面為人謹慎又多謀善斷,另一方面本身也算一個劍客,有一定的勇力,再加上身邊這個壯僕也是武力驚人,本身就是博浪沙丟大鐵錐之人,是張家世代的家將出身,所以不以路途匪盜為意。
他先到陳郡,再轉三川,復至魏地,然後入河東到太原,轉了一大圈。沿途所見的這些稱王的豪傑,似乎都不足稱為“名主”。陳勝這類的自不必說,魏咎、周市也不過爾爾。李左車用英布伐秦雖敗,但似乎也成功把秦人擋在了調鑑谷以南。可張良在太原郡時,怎麼都感覺這個代王似乎沒什麼大志,伐秦失利後就對秦採取了守勢,而把大部分兵力轉移到北方草原方向,其他兵力則在雁門方向和太行一線,完全把自己封閉了起來。
這不禁讓張良覺得,李左車怎麼看都是隻想守住已經獲得的這兩郡之地劃地為王,並無更大的志向。
本想東出太行經趙地往留縣探一探景駒那股勢力,然後回趟下邳稍息,繼續再向南走東海郡往會稽郡,去看看新興起的故楚項家軍,恰在此時章邯滅魏的訊息就傳到太原郡。
自秦銳滅周文,這支秦軍勁旅就被張良關注上了。他從陳郡沒有直接奔魏地,而是經三川兜了一圈,就是沿著周文進軍雒陽的路線走的。從雒陽到函谷關看了看,又回到雒陽乘船到滎陽遊歷了一下田臧戰敗之地,才繼續順水前往魏地。沿途打聽到的戰鬥過程使他覺得,秦銳一直沿襲著老秦人軍隊好用正兵的傳統,但也好像有一些不同的謀略在裡面。
田臧的敗績似乎是必然的,吳廣、田臧都不算知兵之人。鄧說之敗則敗在內部,用兵之法並無錯漏。但從周文被出其不意的在函穀道遭到兩面夾擊上,張良卻嗅出了不同的味道。潼關的建造速度之快是聞所未聞的,要不是在張良心中,探究張楚軍兵敗只排第二位、第一位還是踏勘地理加尋找名主,他就要入函谷關去看看那個傳奇一般的潼關了。
這裡面所謂不同的味道,就是潼關的建造速度快慢且不說,按秦律,新建這樣一座關隘絕不可能是朝臣們所能決定的,包括釋放十幾萬刑徒與老秦軍混編為秦銳,這些必然要經過秦帝。
都傳秦帝年幼貪玩不理政務,就算真的如此,秦帝身邊的朝臣也必定有能人,能夠說服秦帝實施這些重要的決策。周文之敗敗在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可事先把一部秦軍調出函谷關隱匿,放周文入函谷關後再兩面擠壓而全殲,也是一個謀劃周全的戰策。至於周文如何被全殲的過程,因為涉及胡亥對俘虜的安排,張良就完全打探不到了,不然以他的聰明才智,絕對會把胡亥的假昏庸一眼看穿。
胡亥或許真的不理政,與李斯、趙高在朝時的不理政似乎沒什麼不同。可這個秦帝半載前突然搞掉了這兩位“託孤”大臣,玩了個大動作,然後……又不理政了。從結果看,搞掉這兩位似乎是個正確的舉動,也許馮去疾之流的大臣們因此而得以把握軍政,會感激秦帝,也就更為用心理政了吧……
章邯以少擊多,一陣而滅齊魏十數萬聯軍,這個訊息傳來立即使張良對秦的實力再次感到驚訝。秦銳軍不過是二十多萬刑徒組成的雜牌軍,怎麼會有相當當年老秦軍的戰鬥力?要知道,周市雖然算不得什麼名主,可他的魏軍也算身經百戰了,齊人雖然沒有什麼戰陣經驗,可也有田橫八百門客這樣的強手。齊魏聯手,還是背城而戰沒有後顧之憂,怎麼就能被一鼓而破?
張良有些猶疑,是再次奔往魏地去詳細瞭解一下當時的戰鬥情況並見識一下這支秦銳的風采,還是轉向進入關中,去看看秦地現在的狀況?思來想去,最後張良覺得,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來源,透過看看這支軍隊的後方民心向背也一樣能夠得知。於是,他決定進關中。
張良決定進關中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認為可以有幾方面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