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在城門外設下多重防線,孫權之救援部隊被阻於城外,難以寸進。
太平道之大軍兵臨建業城下,並未急於攻城,而是先展開攻心之術。張一凡命士兵在城下高聲宣讀勸降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城內之東吳將士與百姓剖析天下大勢,言明太平道之理想與抱負,勸其棄暗投明,共襄太平盛舉。
此勸降書一出,城內東吳軍心動搖。不少將士開始私下議論,權衡利弊。他們深知,東吳如今已回天乏術,繼續抵抗唯有死路一條,而太平道所倡導之太平盛世,卻頗具吸引力。
孫權見軍心不穩,心中焦急萬分,遂下令嚴懲有降意之將士。此舉雖暫時壓制住了軍中投降之暗流,卻亦引發了將士們之不滿與怨恨,東吳內部矛盾愈發尖銳。
太平道見攻心之術已初見成效,遂決定發起總攻。張一凡一聲令下,太平道之攻城器械齊發。投石車將巨大石塊如雨點般砸向建業城牆,瞬間城牆之上磚石橫飛,煙塵瀰漫。弩機手們則萬箭齊發,箭如飛蝗般射向城內,東吳守軍死傷慘重。
姜維率先鋒部隊,身先士卒,搭起雲梯,奮勇攀爬城牆。他手持長槍,在城牆上與東吳守軍展開激烈搏鬥,每一次揮舞長槍,皆帶起一片血霧,東吳士兵在其面前猶如螳臂當車,紛紛倒下。
太平道之士兵們受姜維之勇猛所激勵,個個奮勇向前,前赴後繼。他們喊著整齊之口號,如洶湧之潮水般湧向城牆,勢不可擋。
在太平道之猛烈攻擊下,建業城之防線逐漸崩潰。東吳守軍雖拼死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難以支撐。城內百姓見太平道之軍隊如此英勇善戰,且紀律嚴明,心中對太平道之信任與期待更盛。
孫權見大勢已去,絕望之餘,仍欲拼死一戰。他率領親衛部隊,衝出王宮,妄圖在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然太平道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將其團團圍住。
姜維見到孫權,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孫權,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說罷,他挺槍躍馬,直取孫權。孫權雖奮力抵抗,但他豈是姜維之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孫權便已破綻百出。
就在姜維即將刺中孫權之時,突然,一名東吳將領拼死衝上前去,擋在孫權身前,為其爭取了一絲喘息之機。但太平道士兵們迅速將其制服,姜維之槍尖再次指向孫權咽喉。
孫權望著姜維,心中充滿了絕望與不甘:“難道我東吳就此滅亡?”
姜維冷冷道:“孫權,你若早能順應天命,憐惜百姓,何至於此?如今,你的統治已走到盡頭,江東之地,將歸太平道所有。”
言罷,姜維不再猶豫,一槍刺出,結束了孫權的生命。孫權之死,宣告了東吳政權的覆滅。
隨著孫權的死去,建業城內的東吳守軍紛紛放下武器,投降太平道。江東各地亦聞風而降,太平道順利拿下江東全境。
張一凡進入建業城後,立即頒佈一系列安民政策。他減免百姓賦稅,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同時組織人力物力,修復被戰火毀壞之城市設施、農田水利。太平道之官員們深入民間,傾聽百姓訴求,解決百姓之實際困難,江東百姓無不感恩戴德,紛紛表示願效忠於太平道。
太平道在江東之勝利,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之湖面,在天下引起了巨大之轟動。各方勢力皆對太平道之實力與野心有了全新之認識,或敬畏,或忌憚,或暗中謀劃應對之策。
而太平道則藉此東風,進一步鞏固在江東之統治地位,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他們深知,拿下江東只是實現天下太平之漫漫長路中的重要一步,未來仍有諸多艱難險阻等待著他們去攻克,但只要堅定信念,團結一心,太平盛世之曙光必將照耀整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