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包廂後,李懷德簡短向仍在聊天的張副廠長提出要安排鋼鐵廠新學徒去機械廠拜師的事,得到何雨柱同意後,副廠長表示並無異議,同時也藉助這個機會為機械廠爭取利益。
那些被鋼鐵廠派來的員工雖然身在機械廠,但他們的一切記錄依舊歸屬原單位,因此,工資福利都由鋼鐵廠自行承擔,機械廠不需額外負擔。
滿懷熱情的李懷德立刻帶人回到鋼鐵廠,預備先詳細瞭解食堂人員詳情,為第二天去找何雨柱挑選適合的物件做準備。
與此同時,此事亦在兩位廠領導那裡引起關注,機械廠吳書記等人不太在意,但鋼鐵廠的錢書記則頗感歡喜。
在原劇中的軋鋼廠廠長楊並未調任過來,不過他不久也應該會過來。
在這事件裡,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三家食堂。
說到一輩子,失去了何雨柱這樣的軋鋼廠,再找不出什麼拿得出手的廚師了。
食堂的班長們都是未曾得到正宗烹飪技巧傳承的一般級廚師,兩位 只會做大鍋飯。
小菜烹炒技巧就更一般了,只有普通的工人才勉強可以入口,但對於領導階層而言,那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
食堂主任負責安排招待菜餚的一班廚師長年近四旬,從小就曾在餐館當學徒。
儘管天分有限,未能拜師學習,但憑藉多年的資歷與勤懇努力,他在餐館裡擔任輔助烹飪十多年,做基本的炒菜還是有水平的。
然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軋鋼廠的招待菜餚難免平淡,因為在多數廠裡也能輕易聘請此類不太精通烹飪的手藝師傅。
突然聽到新任李部長竟然與何雨柱達成合作,那個機械廠的大廚,常令其他廠領導者羨慕不已的何師傅,願意來他們廠培訓大廚並收徒,這令三個食堂的班長感到極大的震撼。
若非有所年紀限制,他們都想放棄當前職位,投身於拜師求藝。
然而儘管不能親自學到,他們不想錯失這千載難逢的機遇。
例如一食堂的一班班長,他那十九歲的大兒子早在三年前提就被安排做他的助手,如今正式入職成助廚,這位父親希望能讓兒子繼承自己的手藝。
二食堂的班長年紀尚輕,大兒子才十多歲,還未達到條件,但他盤算將已年滿二十一歲的表弟送到機械廠,嘗試爭取何雨柱為徒的可能,儘管這位表弟比實際年齡看上去稚嫩一歲。
三食堂的班長因戰爭創傷未結婚且無子女,起初對此並無想法,但他觀察到同僚的動作後意識到這機會的稀有。
巧的是,這位三食堂班長恰好姓馬,平素被尊稱馬師傅。
他想到了自己十八歲的三房侄子,尚未工作,曾和大哥討論過將其過繼給自己為子以延續香火。
於是,儘管曾打算在無法工作後將這份職責交給他,但此刻面臨如此機緣,馬師傅咬緊牙關,向食堂主任請求。
在他的付出大筆退役金後,成功為侄子爭取到了新入職實習生名單上的一席之地,而這侄子正是馬師傅大哥家的老三,名喚馬華。
其餘的食堂員工最初並不瞭解何雨柱,但在得知其非凡烹飪技術和大師稱號後,眾人振奮不已。
那些有機會被選中的人興奮地憧憬著與何師傅結識後可能會開啟的美好生活。
第二日午後,合格人選的十五人聚集在鋼鐵廠三大食堂之中。
當中一名新入職的青年雖然表現出激動與緊張,神情略顯木訥,周圍的不少人心中頓時鬆了口氣,認為如此新手不大可能入得何雨柱這位名廚的法眼,成為其 。
在這十五個人裡,最引人注目的並非馬華而是那兩位年輕的女同志,這一幕讓前來視察並打算親自引領她們到機械廠的李懷德微微皺起了眉,悄悄向食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