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紛紛都支援屠殺之舉。
雙方圍繞著,殺與不殺,開始爭吵了起來。
周瑜見此,心中有些無奈,他一開始就知道,屠殺之舉會招來反對,畢竟秦軍的軍紀很好,從沒行屠戮故無辜平民,軍中將領對此會感到反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好了,都不要吵了。”
周瑜發話後,眾將紛紛閉嘴,而周瑜則對趙雲道:“子龍將軍,你們只看到我等在屠戮倭人百姓,可知倭寇入侵東部沿海時,屠殺了多少漢民?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趙雲沉默了,對此,他並不是太清楚,但也知道傷亡肯定不小,否則也絕不會有四國聯軍徵倭一事。
“就讓本都督來告訴諸位將軍吧,倭寇入侵東部沿海時,光是我大秦一國就傷亡了十萬百姓,直接死亡的百姓多達到了三萬,近七萬百姓失去家園無家可歸。
我大秦的傷亡,在諸國之中,已經是最小了,燕吳明三國的傷亡,遠比我大秦要多得多,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吳國。
傷亡民眾多大四十萬,直接死亡十萬餘,三十多萬受災百姓無家可歸。
戰後經過統計,兩年前的那次倭寇之亂,死亡的漢人多達二十萬,被摧毀了家園的漢人多達百萬。”
此言一出,在場眾將集體譁然,大多數人都雙眼泛紅,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恨不得生吞了倭人的樣子。
典韋更是一臉難以置通道:“怎麼可能這麼多?”
他還以為,倭寇之亂,只是一場小禍呢,沒想到竟牽扯到了百萬人之多,直接死亡的都達到了二十萬眾。
周瑜則道:“這是各國統計的戰損,不可能有假。
倭寇明知道我大秦的強盛,卻依舊敢對我大秦百姓舉起屠刀,並且絲毫都不手軟。
既然倭國可以屠戮漢人,我們漢人,為什麼就不能屠殺倭人?”
聽到此言,前來請願的眾將,包括趙雲在內,全都不說話了。
自黃巾起義之後,屠城屠殺之舉,就成了禁忌。
不但中原諸侯不敢幹,哪怕是囂張如元清這些蠻夷,也同樣不敢在屠殺漢人了。
可是倭寇卻依舊敢頂風作案,並且在中原犯下滔天罪行,那麼血債就唯有靠血來洗刷了。
不殺的倭國血,流成河,屍山血海,此恨難消。
趙雲並不是聖母,只是反感屠殺而已,現在知道了兩國的仇恨,自然不會繼續反對了,不過他心中還有一個顧慮。
“可是在這麼屠殺下去的話,大都督你恐怕會遭到國內文臣們的彈劾。”趙雲說道。
當初白起未經定罪,就擅自屠殺遼東世家,於是遭到朝中大臣們的集體彈劾,彈劾奏章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但這個白起他為了防止自己功高蓋主而故意為之,。
周瑜並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他要是屠殺平民過多的話,在國內名聲定會有所影響,難免會背上屠夫的罵名。
對此,周瑜自然也知道,可他卻絲毫不在意。
“本來是想攻上倭國本土,在告訴諸位將軍的,既然如此,還是提前告訴諸位將軍吧。”
說著,周瑜從懷中取出一封檄文,開啟後只見上書三個大字:屠倭令。
眾人立馬圍上來觀看上面的內容,基本都是斥責倭國不自量力,竟然主動招惹大秦,並在中原犯下了滔天罪行,所以大秦此番是來為了本國百姓報仇的正義之舉。
至於在聖旨的末尾,除了有大秦玉璽之外,還有魏宋吳三國的王璽大印。
顯然,這是一封由秦魏宋吳四國君主,所聯名簽署的屠倭詔令。
持有此令的將領,可以不用有任何心理負擔,哪怕是將整個倭國屠戮一空,也不需要付任何的責任。
趙雲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