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公孫恭、董先、徐慶、姚政、符彥饒、高明、高覺……
中校:餘化、薛先圖、姜興霸、戚承光、寇成、王經、湯懷……
少校:公孫範、王雙、郝昭、盧象升、符彥卿……
準校:鄔文化、公孫續、鄧秀……
郝昭、鄔文化、餘元、餘化、王雙、盧象升等人,都是在這次大擴軍中所篩選出來的人才,所以也都得到了破格提拔。
至於校級一下的將領,在軍中只能算是下層,自然也就不需要一一舉例了。
這份名單出來後自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不少准將及以下的秦將,不服一些才投降不久的降將,卻和他們平起平坐,甚至軍銜還在他們之上。
要是楊戩的話,那自然也就算了,畢竟楊戩在降秦之前,就已經是天下頂尖的勐將了。
李茂貞、華雄、李傕等將也算了,畢竟是人家是主動率軍投靠過來的。
但李牧、李左車這些被俘之後才投降的降將,卻和他們平起平坐,甚至軍銜還在他們之上,這就讓人有些不能忍了。
當然,不忿的人終究只是少數,大多數人對於這次授銜還是相對滿意的,畢竟這次授銜並沒有讓他們的兵權變少。
另外,軍銜低,並不代表爵位低。
軍銜代表的只是手裡兵權而已,而爵位代表的卻是財富和地位。
兵權早晚都是要交出去的,而爵位卻能永遠屬於自己,並且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軍人戎馬沙場、征戰一生,為的不就是個封妻廕子、拜將封侯嘛。
所以,相較於軍銜,大多數的大秦將領,還是更加看重爵位。
嬴昊得知軍中有人對這次授銜不滿時,也派人去一對一的開導他們,儘可能的將不滿情緒化解,效果也還算不錯。
七十五萬新兵已訓練完畢,新軍制也已經完成了授銜,接下來自然就是對外擴張了。
對此,嬴昊也和眾智囊也進行了商談,究竟是先東征平中原三國,還是先西討滅西涼隋國。
對於大秦而言,這兩項的區別其實不大。
先滅隋國的話,中原三國一定會對大秦宣戰,大秦等於是採用西攻東守的打法,先滅隋國回過頭來在滅中原三國。
先滅中原三國的話,隋國初期不一定會參戰,可一旦中原三國撐不住的話,隋國一定也會參戰。
所以,無論是東征,還是西討,大秦早晚都會和這四國對上,而且蜀楚兩國大機率也會參與進來,這是蜀楚兩國顯然對大秦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楚國方面想要威脅大秦,就只能北上攻荊北,而解決襄陽這個難題。
襄陽乃是天下堅城,易守難攻,而且還有名將薛仁貴和韓信鎮守。
當初蜀楚兩國聯手來犯,總兵力將近二十萬,而秦軍不過只有五萬守軍,可蜀楚聯軍依舊未能攻破襄陽。
如今大秦總兵力一百五十五萬,而在荊北的兵力更是有十五萬,哪怕是蜀楚兩國傾全國之兵來犯,短期內也別想攻破襄陽城。
蜀國方面的威脅就更好解決了。
在沒佔領漢中之前,秦軍需要多處設防,以防止蜀軍來犯。
可佔領了漢中之後,只需守住漢中一地,蜀軍就再也無法威脅到秦軍。
如今大秦在漢中佈置了十萬大軍,並且還有班超、楊戩等將駐守。
蜀漢卻處於秦南兩國的夾擊之下,無法將全部的力量都用來對付大秦,顯然難以對大秦構成太大的威脅。
所以,蜀楚兩國不足為慮,大秦只需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魏宋明隋四國就行了。
對於先東征,還是先西討,大秦內部也有不同的意見。
以丞相王勐為首的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