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特級營一個常規營,共計五千人,為加強營,設大校;
嬴昊把校級劃分成了五個等級,並且取消之前所有雜七雜八的稱號,統一以這五級校尉進行稱呼。
至於營的五個等級,嬴昊雖也想統一營級人數,但因為各類兵種的不同,戰損好恢復效率,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統一人數的意義並不大,還不容直接定五個等級呢。
如此的話,五千人的加強營打的只剩一千人,可以和其他有傷亡的軍隊合併,然後繼續作戰,等戰後在補充兵力,恢復站前的編制。
校級以上就是將級編制,同樣被劃分成了五個等級,分別為:准將、少將、中將、上將、大將;
今後的大秦萬人成軍,萬人以下,無論是六千士兵,七千士兵,還是八千九千,全都由准將進行統領;
至於萬人以上,無論怎麼編排,十個常規營也好,五個二級營也罷,只要數量達到萬人,就是軍級編制。
少將統領一萬大軍,下轄多名校尉;
中將統帥三萬大軍,下轄三名少將;
上將統帥十萬大軍,下轄三名中將。
大將就是大秦的最高軍銜,上面雖還設有都督和元帥這類榮譽軍銜,但本質上依舊是屬於大將,所統帥的部隊自然也在十萬以上,不過直屬部隊最多也只有三萬;
達到將級之後,准將和少將兩個等級,依舊統一進行稱呼,而則中將級別則都有著單獨稱號。
像四徵將軍和四鎮將軍等稱號將軍就都是中將級別;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這些稱號將軍則都是上將級別;
而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大將軍等稱號將領自然是大將級別;
另外,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嬴昊對除准將外,另外四級將級的直屬部隊,都做出了人數限制。
少將直屬部隊為五千人,中將一萬,上將兩萬,大將三萬;
打個比方,岳飛雖是大將級,幽州大都督之位,也賦予了他二十萬幽州軍的管理權,可他的直屬部隊依舊只有三萬。
沒有皇帝的命令,幽州二十萬大軍,岳飛只有代管權,而沒有直接指揮的權利。
除此之外,中將以上的將領,都不會長時間在一支軍隊任職,最多五年就不需要輪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延期。
如此安排下,高層將領雖掌兵權,但數量不會威脅到皇權,而且被切割成了獨立個體,很大程度的防止領軍在外的將領擁兵自重,也為皇帝收回下方的兵權提供了便利。
軍制改革涉及到大秦一百五十萬軍隊,自然要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而且也不是在短期內能推行開來。
就在大秦這邊如火如荼的準備進行軍制改革之時,魏、宋、明等列國,乃至是最為遲鈍的隋國,也都收到了大秦擴軍的訊息。
作為大秦唯二的兩個目標之一,隋國得知大秦擴軍的訊息後,也顧不上休養生息了,二話不說直接開啟了極限擴軍模式,同時派遣使者加深與吐蕃的聯絡。
雖然不知道大秦下一次揮劍,會不會斬向涼州,但楊廣可不敢賭,也沒有賭的資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準備。
中原三國在收到這個訊息之後,反應雖沒有隋國這麼偏激,但也都極為驚恐。
魏王曹操直接拒絕遠道而來的蜀相蘇秦的入境。
而宋王趙匡胤也掐斷和蜀楚兩國的商業交易。
唯有明國極為硬氣,雖沒有直接開啟極限擴軍模式,但也擴軍三萬表明了自己的抗爭態度,同時派遣大量間諜入秦,探查大秦這次擴軍的具體數量;
魏宋兩國反應過來後,也同樣照貓畫虎,分別擴軍四五萬,派遣間諜入秦的同時,還派遣使團以看望公主唯有出使大秦,明暗兩路共同探查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