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這個人有時會被情緒左右,從而幹出一些連他自己都後悔的事,比如:殺呂伯奢一家、血屠徐州、強娶鄒氏,以及殺華佗等等事件。
等到曹操恢復理智之後,哪怕他心中極為的後悔,可他也只是知錯改錯,但絕不會認錯。
這點在普通人身上自然是缺點,但放在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身上卻是亮點,說明他在這上一個錯誤之中得到了教訓並獲得了成長,也就不會在同一個錯誤上再翻跟頭了。
原史中的曹操,對手弱小,自身底蘊深厚,自然有試錯的本錢。
但如今的曹操,對手無比的強大,自身底蘊又極為淺薄,只有兗州十郡之地,自然沒有試錯的本錢。
如今三路秦軍攻魏,稍微大一點的錯誤,就能讓曹操萬劫不復,就更別說直接和張遼決戰,這種致命的大錯了。
眾人見此,心中反而鬆了口氣,畢竟君臣有別,主公就算失去理智之下胡亂下令,作為臣子的他們也是必須要遵從的,可打暈主公加以制止的人是長公子的話,那就和他們沒關係了。
半日後,曹操甦醒過來,而曹昂也立即請罪,不過恢復了理智的曹操並未責怪,畢竟當時他確實不太理智,兒子將他打暈是對的。
曹操醒過來之後,當即召集了范蠡和程昱兩大軍事,前來商議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看著表面一臉平靜,可眼神中依舊帶著恨意的曹操,范蠡知道曹操已經恢復了理智,起碼不會再亂來了。
“看來主公心中已經有了選擇。”范蠡輕嘆一口說道。
“是的。”
曹操點了點頭,隨即卻又搖頭道:“不,應該是本王早就做出了選擇,只是卻一直在逃避,以為還有退路。
可元讓的死讓本王徹底醒悟了,根本就沒有退路可言,那只是本王在自欺欺人罷了。”
曹操不是不知道秦魏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也不是不知道對他對曹家來說,投降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就是放不下手中的權利,也放不下心中的野望,這也是他性格中自私的極致體現。
所以,在抗秦之事方面,他才故意不把事情做絕,好讓一些人以為秦魏之間尚有緩和的餘地。
秦魏兩國有姻親關係,曹操和大秦太上皇是結義兄弟,又是嬴昊的岳父。
所以,只要曹操不把事情做絕,並且很投降的話,那嬴昊就肯定會給他留一條活路的,而只要曹操不死就一切皆有可能。
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魏國內部明明有大量的投降派,卻也不敢表現的太過明顯和激進,畢竟將來還有可能和曹操同殿為臣呢,萬一把曹操給得罪死了,將來他記恨和報復自己怎麼辦?
但實際上,這只是曹操的策略而已,他根本就沒考慮過向大秦投降。
這就是曹操,一個自私自利且精明睿智的梟雄。
不真正被逼上絕路,曹操是絕對不會考慮投降的,但真被逼上絕路的話,他再考慮投降也已經晚了。
曹操只是想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來緩和內部矛盾,但夏侯惇的死卻徹底打醒了他,也讓他明白大秦雖給了他兩條路,但對他來說從來都只有一條路,他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其實曹爽、曹德、曹胤、夏侯奉等人戰死之時,曹操就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卻依舊選擇了自欺欺人,直到感情最好的夏侯惇戰死,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才讓他徹底醒悟。
一念至此,曹操將心一橫,他知道這麼做極為自私,且極不負責任,甚至會遭到很多血親的反對,但他已經別無選擇了。
不得不說,曹操雖恢復了理智,但夏侯惇的死,對他的影響依舊很大,讓原本因為畏懼而未下定決心的他徹底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曹操看著掛在牆上的兗州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