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結盟,三國聯合共抗大秦,可大秦的實力深不可測,就算中原三國聯手未必招架的住。
若出兵就一定能滅掉吳過的話,那劉秀自然不會過多猶豫,但此時吳國內部大局已定,楚國就算出兵也未就能徹底滅掉吳國。
反之,一旦楚國出兵伐吳的話,就沒有餘力來摻合中原戰事了。
一旦大秦滅了中原三國,而楚國卻沒能滅了吳國的話,那對於了劉秀來說可就真的是災難,也將再也無力阻止大秦一統天下。
此時的楚國反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伐楚就算能贏也不一定能滅掉吳國,反而還無法支援中原三國,可不伐吳又會錯過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無論伐吳還是不伐,都各有利弊,又各有壞處,所以由不得劉秀不慎重考慮,因為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滅頂之災。
龐統、蒯越、蒯良、劉巴、廖立、主父偃、洪仁玕、孟公威、石廣元、賈充等謀士,看著眉頭緊鎖、猶豫不決的劉秀,也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言為君主解惑。
當前局勢實在是太過於複雜,他們也不知道都楚國該如何是好。
包括劉秀在內的楚國高層,都對伐吳一事都極為猶豫,畢竟當前局勢未明,變數實在是太大了。
可就在不久後,突然傳來的一個訊息,卻讓劉秀下定了決心,果斷決定傾全國之兵伐吳,一副不滅吳國誓不罷休的姿態。
而這個訊息就是孫權被救了出來。
“傳本王將令,即日起兵三十五萬,兵分四路伐吳。”
“命郭子儀為主將,率領江夏、南郡、廬江三郡,共計八萬大軍北路郡,由江北進軍,攻打吳國廬江郡。”
“命馬援為主將,率領交廣二州,共計七萬大軍為南路軍,由南海郡進軍,攻打吳國會稽郡。”
“本王親率荊州交廣三州,共計二十萬大軍為中路軍,由長沙和桂陽共同出兵,分別攻打吳國豫章、潘陽二郡。
本王親率十五萬大軍攻打豫章郡,曹參為偏軍主將,率五萬大軍攻打潘陽郡。”
楚國據荊、廣、交三州之地,總人口五百七十萬,而在經過極限擴軍之後,總兵力一下子從二十萬,暴漲達到了四十二萬,增加了足足二十二萬大軍。
如今楚國全國總兵力四十二萬,而劉秀直接出動三十五萬伐吳,只留下七萬大軍鎮守荊、廣、交三州,風險不可謂不大。
這也說明劉秀是徹底豁出去了,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傾盡全國之兵,在無任何迴旋的餘地,不滅吳國誓不罷休。
————————————
吳國,建業,西城大營。
司馬懿、謝安、謝玄、朱然、周泰、朱桓、薛綜、顧悌等孫權一系的人,此時正聚集一堂,商議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薛綜、顧悌等世家中人覺得,若是孫權真的回不來了的話,那支援孫策其實也沒什麼,但前提是孫策信守承諾,不觸動世家的利益。
謝安和朱然則說什麼都不同意,畢竟他們一個死了爹,一個死了弟弟,還都是死在孫策手上,他們又怎麼可能臣服於自己的仇人呢。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之時,突然有一人闖入營帳,而此人竟是被囚禁的孫權。
這下包括司馬懿在內的所有人全都徹底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