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袁耀為主,這下的本錢可比曹操要重的多,不怕廉頗不心動。
不出趙普所料,相比於曹操的招攬,合作無疑更加高明,也讓廉頗十分的心動。
最終,廉頗決定和趙匡胤合作,共同驅逐朱元璋兩分江淮,並拒絕了曹操的招攬,不過他卻並不敢拒絕朱元璋,因為一旦拒絕的話,也就意味和朱元璋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到時候朱元璋恐怕會直接打過來。
廉頗想先吊著朱元璋,好為自己梳理內部,徹底執掌大軍而拖延時間。
朱元璋又是何等的精明,怎麼可能被廉頗給騙到,他一眼就看出了廉頗不想投降,只是在拖延時間罷了,於是佯裝信了廉頗,暗地裡卻拉攏廉頗軍中的那些投降派,準備等待時機暗中給廉頗致命一擊。
廉頗打仗確實是把好手,但爭權奪利的手段卻差遠了。
廉頗雖也殺了不少投降派立威,但奈何軍中的投降派太多,根本就殺不完。
最終,七萬豫軍發生內鬥火拼了起來,內鬥一起連廉頗也控制不住大軍了,而朱元璋則趁機領軍出城,幫助投降派攻打反對派。
投降派在裡應外合之下,自然是佔據了絕對的上風,而以廉頗為首的反對派則慘敗而逃。
見廉頗跑了,朱元璋親自領大軍追擊,只為俘獲廉頗這員名將,但奈何廉頗實在太狡猾,在一心想逃的情況下,連朱元璋也留不下他。
最終,四萬豫軍投降了朱元璋,而廉頗則護持著袁術的家小,領著不到一萬的殘軍,投靠了最不想投靠的趙匡胤。
之前廉頗手握七萬豫軍,自然有資格對趙匡胤說不,可當拒絕了曹操的招攬之後,就只剩下趙匡胤這條最後的退路,除了趙匡胤之外廉頗已經無人可投了。
趙匡胤正領軍向壽春而來,可大軍都還沒到,就收到四萬豫軍投降朱元璋,廉頗領殘軍前來投靠自己的訊息。
若是之前得知廉頗來投,趙匡胤肯定會樂瘋了的,而現在雖也有些開心,但卻遠遠達不到激動的程度。
廉頗以這種方式來投,也就意味著他沒能掌控住軍隊,也意味重奪兩淮的計劃徹底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