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繁星點點,眾人經過一天的奔波後晚上又回到了邯鄲。
今晚他們並未前往招待所休憩,而是徑直奔向叢臺靈源之地,準備徹夜在此潛心修行。
抵達靈源之地,夏先衍就帶著隊伍躲進了秦始皇出生地紀念館裡修行。這樣就能避免修行的時候被圍觀了。
畢竟華夏人對於夏先衍這位年輕的先行者太過於好奇了,而且還是活蹦亂跳的部級幹部,平常很少見的。
再加上他那溫文爾雅的氣質,使得無數人為之傾心,對其充滿了好奇和敬仰之情。
也正因如此,每當夏先衍涉足任何一座靈源之地時,總是能在第一時間被人認出來。所以他要在靈源之地修行的時候,都是悄悄的找一處相對封閉的地方。
隨著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先行者,夏先衍也不再那麼需要大量的安保力量,他只留下了歷忱雨這一支小隊,另一支保護他的小隊不再以便衣的方式出現在周圍,而是在他所到的城市隨時待命。
就是因為這一支小隊,外加一個李風禾,一行七人太明顯了。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大地上,一行人直奔媧皇宮靈源之地。
就在途中,當他們經過磁山文化靈源之地時,坐在車上的夏先衍突然心中一動,他忽然覺得應該去這座靈源之地探查。
於是他對開車的趙紹銘說道:“紹銘,我們在下一個高速出口下去吧,我想去磁山文化博物館靈源之地看看。”
“好的,隊長。”趙紹銘應聲答應,隨後更改了導航的目的地。不多時,他們便來到了磁山文化博物館靈源之地。
磁山古遺址是華夏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
位於冀州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 1 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臺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城 17 公里。
該遺址發現於 1972 年,1986 年 12 月在邯鄲市召開了華夏全國性的磁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命名該文化為 “磁山文化”。
磁山古遺址距今約
年,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
磁山遺址的文化堆積豐富,地方特色明確。出土的遺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骸、植物標本等約6000餘種。
陶器多為手製,以夾砂陶為主,造型簡單,器形不規整,器壁較厚。顏色有紅、褐和灰褐三種,紋飾以淺細繩紋較多。
出土的動物骨骼包括獸類、鳥類、龜鱉類、魚類、蚌類等5大類23種。家畜家禽有犬、豬和雞,其中家雞骨骸是已知華夏發現的最早的家雞骨骸。
遺址內發現了大量的粟灰,證明當時的人們已經種植穀物,且磁山遺址粟的出土,把華夏黃河流域植粟的記錄提前到距今七千多年前,填補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世界農業史中對植粟年代的認識。
此外,這裡還發現了核桃樹籽堆積層,證實 7000 多年前這一帶就有核桃種植。
磁山遺址的發現是華夏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補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代表遺址的空白,為尋找華夏更早的農業、畜牧業、製陶業的文明起源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夏先衍在接收完這座遺址的歷史記憶,一幅波瀾壯闊、延綿至萬年之前的華夏曆史畫卷逐漸清晰地展開。他識海之中已經將華夏的歷史脈絡整理到了萬年前。
有如此的收穫,夏先衍沒有著急離開而是心神進入識海開始整理這段時間的收穫。他自己所瞭解的也只是大概的歷史脈絡。
而人書《人文經》則更為全面,其以編年體的形式,將從各個歷史遺蹟中挖掘出的珍貴歷史資訊進行了詳盡無遺的梳理與歸整,不斷對華夏文明歷史予以補充。
不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