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眾人終於得出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於是夏先衍請華夏守護之靈推演了《法華心經》全面推廣的可行性。經過推演驗證確實可行,能夠利用這部功法來幫助其他國家的修行者在不全面更換所信仰文明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法華心經》修行。
其實最準確的方法就是讓在學宮修行的學生來做驗證,可是現在尚未有修行者能夠具備修行《法華心經》的程度,於是華夏守護之靈接觸此地的靈源的力量推演了好幾遍,結果都是可行的。
於是推廣修行功法《法華心經》利用華夏文明承載其他文明的計劃初步敲定,剩下的就等學宮的這一批修行者來做最後一步的驗證。
計劃敲定後,夏先衍第二天死活不去了,他看出來了,大領導就是在逗他玩。根本就不需要他全程參與,只需要最後請華夏守護之靈幫個忙就行。
夏先衍傻乎乎的在這裡待了一天才反應過來。
《法華心經》的所記錄的介紹也隨著跟著改變了。
它最初乃是依託於絲綢之路文化精心創作而成,其初衷本是要幫助那些因絲綢之路而孕育出靈源、進而覺醒靈覺的修行者更好地進行修煉。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修行功法問世後,經過驗證,它不僅適用於與絲綢之路靈源密切相關的特定修行者,對於藉助其他靈源成為修行者的人來說,同樣也是一部可以用來修行的法門。
鑑於此情況,華夏方面果斷決定擴大合作範圍,將這部神奇的《法華心經》推廣開來,以便更多的修行者能夠從中受益,共同探索更高層次的修行境界。
在隨後的日子裡,夏先衍終於迎來了一段難得的閒暇時光。之前緊張忙碌的談判工作已圓滿完成,現在只需將其交接給比他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即可。如此一來,國家靈脩局的工作就開始由幾個副局長負責。
夏先衍則繼續開始他的遊歷。
大好山河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過呢!
夏先衍雖然自由了,但是還不能離開京城,有幾處靈源之地還需要探查完,尤其是兩個必須要去的地方,那就是天壇靈源之地與地壇靈源之地。
燕京天壇位於燕京市東城區天壇路甲 1 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 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築群。
初建時兼具祭天和祭地的功能,被稱為天地壇。明嘉靖九年,祭天和祭地的功能分離,天地壇更名為天壇,並進行了相應的改制和擴建。
基本沿用明代的祭祀制度,並對天壇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改建和擴建,形成了現有的格局。
天壇四周築有壇牆,將全壇分成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在內壇,整體佈局呈 “回” 字形 。
內壇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邊為 “祈谷壇”,中心建築是祈年殿,是春季用於祈禱豐收的場所;南邊為 “圜丘壇”,中心建築是圜丘,專門用於在 “冬至” 祭天。
南北兩壇之間以丹陛橋相連,形成了一條長 1200 米的天壇建築中軸線,中軸線兩側為古柏林。中軸線西側是齋宮建築群和神樂署,東側是一些提供祭祀服務的建築物,如宰牲亭、神廚和神庫等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也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一例。
坐落在高 6 米的漢白玉圓臺上,殿高 38.2 米,直徑 24.2 米,內部有 28 根巨大的柱子,其中四根象徵著一年四季,中間的十二根象徵著一年的 12 個月,最外面的十二根象徵著 12 個時辰,這二十四個柱子還象徵 24 節氣,一共 28 根柱子象徵 28 星宿,體現了華夏傳統的宇宙時空觀念。
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