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1 / 2)

清晨太陽昇起,城市醒了過來。

休息了一晚上,夏先衍他們滿血復活,他們早上出門後體驗了江城過早,眾人早上實在不習慣吃熱乾麵,於是都吃的水餃。

吃飽喝足開工了,第一站就是過早小吃街附近的黃鶴樓。

黃鶴樓的歷史可追溯至三國時期的東吳黃武二年(公元 223 年)。最初是作為軍事瞭望樓而建,用以守戍和觀察敵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黃鶴樓逐漸從軍事建築轉變為觀賞樓,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遊覽和吟詩作賦。

在唐代,黃鶴樓迎來了它的第一個極盛時期,許多著名詩人如李白、王維、賈島、白居易等都曾留下讚美黃鶴樓的詩篇,其中崔顥的《黃鶴樓》更是千古絕唱,讓黃鶴樓名聲大噪。此後,黃鶴樓成為了華夏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

黃鶴樓在歷史上也經歷了多次的重建與修繕。據記載,僅在明清兩代,黃鶴樓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

清代同治七年(1868 年)重建的黃鶴樓,在光緒十年(1884 年)又毀於火災,僅遺留下一個銅鑄樓頂。

1957 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 年,黃鶴樓重建工程破土動工,新址選在距舊址約 1000 米的蛇山峰嶺上。1985 年 6 月,重建的黃鶴樓正式落成。

夏先衍一行人登上了黃鶴樓,遠望長江,武漢大橋如同巨龍過江,雖然樓高依然壯闊,但是離江甚遠,長江也成了一條河的模樣。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臨江之壯觀之景,也隨著“黃鶴一去不復返”。

景色雖然與古代相去甚遠,但這裡的文化伴隨著“華夏四大名樓”的名聲留了下來。

黃鶴樓故址孕育的靈源,與現代黃鶴樓孕育的靈源,最後連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通往長江靈脈的靈源之地。

與黃鶴樓公園一路相隔的就是,辛亥革命博物院。

辛亥革命博物院是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辛亥革命博物館兩館合併組建的博物院,是紀念辛亥革命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場所。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武裝暴動,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華夏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夏先衍站在博物院門前,緬懷這段歷史。

腳下是這段歷史所孕育的靈源,靈源之地正在不斷的擴張,似乎有與隔壁靈源融合的跡象。屆時這裡將會形成一個t字形的靈源之地,成為長江靈脈的一個源頭之地。

距離這裡不到一公里的武漢革命博物館,是風雲1927年的重要見證,這裡孕育出的靈源夏先衍已經在昨晚上岸後,探查過了,於是他們直接透過長江大橋去往河對岸的靈源之地。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與黃鶴樓所在的蛇山相對的就是長江對岸的龜山,而晴川閣就在龜山山腳下。

夏先衍一行人走過長江大橋來到晴川閣。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位於江城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其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間。

明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 1547 年 —1549 年),漢陽太守範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增建了晴川閣,閣名取自唐朝詩人崔顥《黃鶴樓》中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的詩句。

《尚書·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

所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