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白日裡忙碌於對外合作交流事務,與各方人士洽談商議。而晚上則是去調查燕京的靈源之地。
若要探查哪座靈源,通常會在當天工作結束後,依據時間進行安排。這一日工作結束得較早,於是他帶領眾人前往長城靈源之地。
“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長城像一條巨龍跨越崇山峻嶺江河湖海,橫臥在華夏北方的土地上。
長城是華夏曆代王朝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7世紀在國家北部邊境持續修建的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西達甘肅嘉峪關,總長度2萬多公里,其主體包括由牆體、馬道、敵臺、鋪舍等構成的城牆,以及沿線配置的城堡、關塞等相關軍事設施。
長城見證了華夏數千年的歷史變遷。從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各國修築長城以阻擋來自草原上的襲擾;到秦朝統一六國後將各國長城連線起來,形成萬里長城的雛形;再到漢朝時期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出擊匈奴,長城作為後方防禦和物資轉運的重要依託;以及明清時期對長城的不斷修繕和加固。長城就像一部無言的史書,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它記錄了華夏古代王朝的興衰更迭、軍事戰略的演變以及民族融合的程序。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在激昂雄壯的國歌聲中,長城完成了從物理上到精神上的轉變。
此時此刻,長城已不再僅僅是那座矗立在大地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它已然成為了華夏民族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精神的偉大象徵。無論華夏民族身在何方,長城就如同他們心中永不磨滅的信仰,永遠屹立不倒。
長城在華夏人心中的含義超越了其作為軍事防禦工程的實際功能,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徵。
華夏民族在哪裡,長城就在哪裡!
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向大地。八達嶺長城宛如一條沉睡的巨龍,靜靜地橫臥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間。
凜冽的寒風吹拂而過,吹得山間獵獵作響。夏先衍站在長城之上,衣袂飄飄,腳下是古老而厚重的磚石,彷彿在訴說著千年的歷史。
極目遠眺,夜色下的群山連綿起伏,長城在黯淡的光線中蜿蜒伸向遠方,不見盡頭。夏先衍的目光隨著長城的走勢延伸,心中卻似有一團烈火在熊熊燃燒,一顆火熱的心激情澎湃。
他清晰地看到,一條由無數堅定的信仰,鑄成的新的長城,橫亙於天地之間。
他看到了這條長城之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只為扞衛那片共同生活的樂土。
這是華夏民族團結協作的力量彰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他看到了當面對強敵壓境之時,他們毫不退縮,那種不屈不撓的抗爭意志就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能夠焚燒一切艱難險阻,越燒越旺,永不熄滅。
這是華夏民族無畏勇敢的最佳詮釋。
信仰的長城,是一種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力量凝聚,是華夏民族在漫長歲月中不屈意志的體現,是民族信念的長存!
夏先衍靜靜地感受著靈源之地的變化,神識感知到了靈源之中,建築實體與精神象徵深度融合的脈搏,那是歷史與文化的深沉迴響,也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奮勇向前的強大動力源泉。
在這寒夜的長城之上,他的靈魂也得到了一次洗禮與昇華,對這片土地和民族的熱愛愈發深沉而熾熱。
三天後的清晨,陽光灑在了蟒山學宮那宏偉莊重的大門上。第一批國外的修行者入學蟒山學宮。
這一批修行者都是精挑細選精通漢語的,因此他們得以直接跨越語言學習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