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識傳輸逐步穩定的階段,諾亞團隊開始面臨新的挑戰。隨著虛擬世界中意識數量的增加,休眠艙的身體數量遠遠不夠。傳統克隆技術雖然可以製造新的載體,但每一個克隆人從胚胎髮育到20歲成熟需要至少五年時間,而在地球上等待五年顯然過於漫長。
為了加快人類復甦程序,諾亞決定將克隆人基地擴充套件到曙光復蘇號、巨靈號和希望之光號三艘星艦上,利用星際穿越的時間使克隆人快速成長,並在太空中為他們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這樣一來,五年後返回地球時,這90萬克隆人將會成熟為人類社會的中堅力量。
諾亞在艦橋上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與各部門討論克隆人基地的擴建計劃。他緩緩說道:“我們需要擴大克隆人培育的規模。地球上的時間寶貴,等待五年顯然不現實。我們的星艦擁有完善的生態系統和資源儲備,是我們理想的克隆人培育平臺。”
安妮在一旁迅速附和道:“曙光復蘇號的中部艙段空間足夠寬敞,可以將其改造成克隆人培育基地。而巨靈號和希望之光號的生物實驗區同樣具備培育環境,這樣我們可以分散負荷,確保培育效率。”
張衡提出技術建議:“為了減少時間損耗,我們可以使用加速培育系統,模擬太空中較低的引力環境,加速細胞分裂,確保克隆人正常發育。根據計算,每艘星艦最多可以容納30萬克隆人。”
阿爾法在螢幕上展示了星艦內部結構的調整方案,提議將星艦的各個非核心區域改造成生物培育艙段,按30萬人標準進行分割槽,同時配置必要的生命支援系統、神經傳導裝置和冷卻系統,以保證每一位克隆人在培育過程中都能得到最佳條件。
諾亞定睛看著螢幕上的方案,點頭說道:“很好,我們將曙光復蘇號、巨靈號、希望之光號全力改造,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搭建出完整的克隆人基地。”
三艘星艦的原有佈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調整。曙光復蘇號中部艙段被改造成一個大型克隆人培育區,內部劃分為數千個獨立的培養槽,每一個培養槽都能容納一個克隆體。這些槽內部佈滿了自動調節溫度、壓力和營養供給的裝置,確保克隆人可以在最適宜的環境中成長。
巨靈號和希望之光號也在各自的空閒艙段進行類似的改造。由於這兩艘星艦原本為長期航行設計,艙段空間較大,甚至可以容納更多的克隆人。安妮和她的團隊加班加點,將大量生物艙內建的營養管道連線至星艦的中央供給系統,以確保每一個克隆人都能得到足夠的營養。
由於每艘星艦要為30萬克隆人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阿爾法調整了生命支援系統的設定,增加了空氣迴圈和溫度控制系統,確保星艦的內部環境適合大規模生物培育。全自動供氧和廢氣排除裝置被安裝在生物艙段,確保內部的空氣質量不受影響。
為了提高克隆人培育的效率,星艦內部還配置了全自動護理系統。這些護理裝置可以實時監測克隆人的生長情況,透過感測器檢測他們的體溫、脈搏、血壓等生理指標,一旦有異常,護理系統會自動報警,立即提供針對性的調節措施。安妮專門為此設計了一批機器人護理助手,確保每一個克隆人的健康狀況都在可控範圍內。
經過多次討論,諾亞和阿爾法決定利用星際穿越的方式,充分利用星艦的航行時間,讓90萬克隆人完成發育並進入成年期。三艘星艦將在太空中航行五年,繞過距離地球較遠的星系,充分利用時間與空間的轉換效應。
安妮在艦橋上看著龐大的航行計劃,眼神中充滿期待:“星際穿越不僅僅是克隆人發育的過程,也是我們探索太空的機會。我們會在航行中不斷獲取資料,以備未來建立更完善的克隆基地。”
阿爾法詳細制定了航行路線,將三艘星艦的航行軌道設定為一個巨大環形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