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節(2 / 5)

小說:雪中悍刀行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不可能讓燕文鸞這些春秋名將心甘情願為之殿後!

提著一杆鐵矛的年輕藩王用矛尖在與前馬蹄齊平的地面上,劃出一道橫線。

第052章 北涼大馬

黃沙大漠,五百騎對陣五百騎。

對峙雙方清一色輕甲精騎,並未佩弓負弩,手中兵器只有一隻木杆子。

一方是袁左宗麾下薊北營篩選出來的精銳騎卒,另一方則是何仲忽的嫡系鐵碑營。雙方在此演武,根由並非遠處那幫北涼大佬興之所至,想要親眼看一看北涼戰力,而是一個在北涼道以外都會感到匪夷所思的理由。爭馬!北涼最重馬政,大小牧場星羅棋佈,其中以胭脂牧場出馬最多,歲出馬匹一千六百餘,其中可供給騎卒在三百匹上下,這在離陽朝廷那邊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目,要知道南京畿雖然有三州總計七所監牧,也不過堪堪與這個數字持平。當然京畿南邊牧場遜色和馬政凋敝都是重要原因。北涼以又纖離牧場出馬最優。北涼各支騎軍勁旅的配馬數額歷年來雷打不動,但是從各大牧場抽調遣送的戰馬優劣,就很有講究了。哪怕是當初懷化大將軍鍾洪武手握騎軍大權,也沒辦法控制牧場良馬的具體分配,都得按照一個規矩走,那就是北涼每支騎軍都要捉對廝殺,贏了,牽走好馬,輸了,就只能吃別人剩下的殘羹冷炙。幾支總數過萬人的騎軍,每次挑選騎兵八百,與戰力大致相當的另一支騎軍揀選銳士,上陣相互廝殺,擁旗的大營出陣五百人,小營則是兩百到三百人之間。北涼號稱鐵騎三十萬,是說總兵力,自然不可能是真的都是騎軍,事實上北涼騎兵總數一直徘徊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否則離陽除非將天下戰馬都送入北涼道,才有可能支撐起徐家騎軍。根據歷史記載,一向被冠以“大秦之後,奉馬最盛”的大奉王朝,自貞元至麟德年間三十年,舉國不過是“馬八十萬”。何況北涼最精銳騎兵,始終保證一人雙馬甚至是三馬,這在馬源相對充足的兩遼也是一件極為誇張的事情。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重器。

北涼如今騎軍統帥分別是袁左宗、老牌副統領何仲忽和去年提拔而起的“周鷓鴣”周康,當下徐家十四萬騎兵中,袁左宗除了三個徐驍成為北涼王之前就存在的老字營,並不領“親軍”,刨掉大雪龍騎和龍象軍,何仲忽領左騎軍四萬,周康領右騎軍三萬,薊北營即北涼老字營之一,直轄於大統領袁左宗。薊北營的命名淵源頗深,徐驍封藩北涼後,韓家主政的薊州本是北涼在境外最大的一個馬源地,徐驍在春秋戰事中跟滿門忠烈的韓家結下了多次善緣。後來韓家被滿門抄斬,不僅僅是因為韓家得罪過前朝老首輔,更多是離陽朝廷早就覬覦薊州的廣袤牧場,以便名正言順將優質戰馬投入北方防線,但是韓家在薊州政事上一言九鼎,從不在數目上動手腳,卻有意無意將良馬輸送給北涼,雖然韓家後期與徐家交惡,但早已被離陽趙室當成一顆眼中釘。當時張鉅鹿的首輔座位能夠坐穩,韓家可謂“功不可沒”。

兩軍突騎,塵土漫天。

薊北營一騎歪過腦袋,躲去如無鋒槍矛的一根木杆,手中長杆抵住對面一騎的心口,將其狠狠撞落馬背,只是捱了一杆的鐵碑營輕騎,在身體落地之前就給身邊袍澤抓起肩頭,丟回馬背,繼續衝鋒,撕開敵對陣線。

另外薊北一騎與鐵碑一騎幾乎同時木杆刺中對方胸膛,藉著戰馬衝勢,韌性十足的杆子彎曲出一個驚人弧度,膂力較孱弱者當場就給擊落下馬。

不管槍法矛術何等精湛的騎卒,也絕無抖摟那種以杆頭“點殺”敵人的花哨技巧,始終靠著騎兵蓄勢衝鋒爆發出來的衝撞力,騎騎皆是如此乾淨利落。

各自穿透陣型後,雙方等於換了一個方位,但是背對背的薊北營和鐵碑營都沒有緩下馬蹄,更沒有停馬僵硬轉身再度衝殺,而是騎隊在成功刺穿敵對陣營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