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馮褲子靈感迸發。
“哎,好!這個好!”
鄭小龍精神一震,“那就試著寫寫,先弄個大框出來。”
“呃,是你寫還是……”
“你提出來的你主筆,真要合適,我幫你聯絡拍攝。”
鄭小龍挺煩對方這點,特現實,不過也確實有腦子。
“誒,我儘快!”
馮褲子忙點頭,又咧開一嘴爛牙。
武戲文唱
10月3日,分裂45年的德國重新統一。
三天後,武。
《三國演義》符合史料,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反對!”
一片附和聲中,這兩個字格外清晰。
不得不說,早期的影視工作者真是虛懷若谷,聽取意見。像陳大導,拍《霸王別姬》的時候也是虛懷若谷,後來就聽不進人話了。
王扶林不用看就曉得是誰,道:“小許,說說你的看法。”
“呃,這個挺長……”
許非理了理思路,道:“《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度非常廣,老百姓喜聞樂見。但你問他們,有幾個把原著完整看一遍的?
肯定很少。都是透過連環畫、京劇、評書、民間故事這些形式瞭解,因為原著有閱讀門檻,看不懂。
魯迅評紅樓講過一段:‘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
三國也一樣。
知識分子喜歡它的藝術價值,縱橫捭闔,政治層次。那還有些人喜歡什麼呢?
很簡單。桃園結義,征戰沙場,關二爺斬顏良誅文丑,趙子龍血戰長坂坡,三英戰呂布!
他們喜歡的就是這股英雄氣,就是這股勇武!結果咱們把它一筆帶過,那還叫三國麼?
其次是觀影感受。
書中武戲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我們演員、造型、人物塑造做的再好,就像關公捋著鬍子威風凜凜,結果一出招笨手笨腳,這叫什麼?光說不練!
所以我強調一個事情,勇武之氣,是三國很重要的一項魅力。
我們可以說,現在條件有限,達不到原著描寫的精彩,我們儘量去做。但如果從最開始的調子上就輕視了,弱化了,這是滅自己的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