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編輯熱情洋溢,笑道:“老實說啊,我真沒想到理論性文章也有這麼多人喜歡,還是您筆力足。”
“就是新鮮,讀者圖一樂,真讓我搞理論還不一定能成。”
“謙虛了不是,行了不說廢話,今兒來跟您商量商量出書的事。”
編輯取出一份合同,許非一瞧。
大意是,許非起碼要寫十篇,總字數不超過十五萬,對方負責編纂出版,稿酬一次性付清。
在早期,作家不賺什麼錢。
報刊、出版社都是看情況給,給完這文章就跟你沒關係了,人家愛賣多少是多少——直到兩個人的出現。
一個是汪朔。
他最初是按字算,一個字五塊錢,有家魔都的報紙約稿,一聽2千字要1萬,直接嚇跑了。
後來又按版稅算,這都懂。
另一位是鄭淵潔。
頭幾年他還過得很貧苦,同時在16個報刊上連載《皮皮魯和魯西西》,但稿費微薄。
他就對負責人說,負責人表示,報紙那麼多文章,你怎麼確定是你的小說讓銷量增長了呢?
鄭淵潔覺得有理,便決定自己辦一份雜誌,只連載自己的作品,並且酬勞按分成算。
於是《童話大王》橫空出世。
十棟樓存信都不算啥,他還是建國以來 叫哥哥
“國產電視劇起步十年,發展迅速,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弊端。
我們的觀眾長期缺乏娛樂生活,對影視劇極度渴求,一概不論全盤接受,這個現象很不好。
我始終強調一個概念,影視產業是個環,首尾相顧,互相影響。
身為創作者,要對得起這份藝術良心,努力提高品質,呈現更多的優秀作品。身為觀眾,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並非所有的影視劇都是值得看的……”
“好的,許老師,謝謝您今天接受我的採訪。”
茶樓裡,《大眾電視》的編輯心滿意足。對方敢說,能說,說的還在點上,難怪最近火熱。
這已經是許非接的第三個專訪了,都是文藝類報刊,車軲轆話來回說,但虛榮心得到了充實。
正事聊完,編輯又坐了會,跟著起身告辭。
許非沒走,新要了一壺紅茶和點心,矜持且做作,享受著旁邊小姑娘bulgbulg的目光。
大小是個腕兒啊!
稍等了一陣,潘紅噠噠噠露面,穿著大衣,短髮,小皮鞋,鮮明奪目。
“姐,好久不見!”
“哈!”
她一聽就樂,“之前叫老師,現在紅了叫姐?”
“叫姐親近,請坐請坐。”
許非沏茶倒水,簡單招待一番,“去年《頑主》合作愉快,早就想深入交流,可惜一直忙,拖到今天。”
他推過一份合同,“都在裡面了,您先看看。”
潘紅翻了翻,剛瞅幾眼就皺眉,“電視廣告?我以為平面呢,這個……得考慮考慮。”
“別介!您一考慮肯定就吹了。現在不是幾年前,商品社會,掙錢為主,老百姓思想開放,接受能力強多了。”
“……”
人家抿著茶,沉吟不語。
在八十年代中前期,老百姓非常抵制外商廣告和名人廣告,平面也就罷了,最看不慣的就是電視。
比如李默然事件,他在1962年電影《甲午風雲》中飾演鄧世昌,被稱作民族英雄,各種高大全。
當時中國戲劇家協會要搞“第二屆中國戲劇節”,需要20萬經費,讓他想想辦法。
正巧一家藥廠生產了一種治慢性胃病的藥,叫三九胃泰。於是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