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曹沖走上去,輕輕瞥了一眼在曹操身邊的小喬,目光卻是定格在曹操身前桌塌上的奏章竹簡上。
曹衝視力不錯,即使有一兩米的距離,這竹簡上的黑字還是被曹衝看的清清楚楚。
這是西域那邊的奏章。
天下大半世家西遷,帶著一眾家僕,帶著許多金銀錢財,最重要的是,他們帶著許多典籍。
這些典籍,從某種程度來說比金銀財寶更加重要,因為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凝結。
其中有耕種技術,紡織技術,還有文化,政治體制。
若是這些東西傳播到別國,對於魏國來說,當然不是一個好訊息。
因此,曹操可是拍了很多人出去監視這些世家,全國的兵力,除了囤積在許都鄴城屯田的之外,宛城那邊的大量士卒都被調到涼州。
曹操收復西域的決心不可謂不大。
這些援軍在涼州,那些世家便更加不敢膽大妄為了。
不過,世家雖然不敢將那些書籍傳播出去,但是其中有些人太厲害了,讓曹操無比擔憂。
西域三十六國,分別是:烏孫、龜茲、焉耆、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這些國家都是在後世新疆省境內的。
除此之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西域國,在後世種花家的版圖之外。
西域三十六國,這三十六國中,有大國,也有小國。
大國有的有戰兵數萬,而小國卻只有兵卒數百人。
西域諸國能夠維持下去,主要由於他們離中央實在是太遠了,就拿小宛來說,小宛國就在敦煌郡身側,不說鄴城,就是長安,小宛國也離了七千多里。
在後世,七千多里雖然也是一個很遠的距離,但是有高速的交通工具,也不算是什麼,但是在這個時代,只能用兩條腿四條腿走路的時代來說,這個距離代表著中央的權威很難輻射出去,這也是西域諸國受漢王朝轄制,但漢王朝並不將其合為一體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除了遠之外,便是貧窮,路極端難走。
絲綢之路,敢來的,都是些想要一夜暴富,不要命的人。
這條路上,盜匪橫行,沙漠,風暴,遇到一個,便成為一具枯骨。
譬如說小宛。
《漢書·小宛國傳》載:王治圩零城。去長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戶百五十,口千五十,勝兵二百人。
輔國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東與婼羌接,闢南不當道。小宛國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蘭河北岸一帶,由於其南為可可西里山,所以比較偏僻。居民從事農業生產,為古塞種人,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之民族。
如此小國,有沒有什麼特產,莫說是離長安了,便是離都護所都要兩千多里,七千里路,就為了這一千多的人口?
恐怕從這裡得到的東西,連路費都不夠。
沒特產,沒人會要這些人,就像後世日耳曼不想接納黑民,米國高築圍牆一般。
像是大宛國,則有汗血寶馬,但是其不是小國,而是大國,戰兵恐怕有五六萬,不是一個容易征服的貨色。
西域三十六國,有五個大國,分別是烏孫,龜茲,大宛,安息,以及大月氏。
而今日在曹操手上的奏報則是說,在五個月的時間內,西域三十六國,恐怕便只剩下西域十五國了。
除了龜茲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這些大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