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可是?”
曹操點了點頭,這是他擔憂的地方。
“太子有解決之法?”
宵禁的麻煩,宵禁的壞處,古代的人又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
但即便如此,歷代統治者依然要宵禁,自然有他的原因的,所謂存在即合理,既然在這個時代宵禁存在,便有其道理。
自周至唐我國古代城市(特別是北方平原地區的城市)一般採用“裡坊制”。
每個坊以厚25-3的坊牆與外界相隔,坊門在日出和日落之時敲打鐘鼓啟閉坊門關閉以後嚴禁在街上行走,也就是宵禁。
但古人並不是沒有夜生活,宵禁雖然限制人們在坊外活動,但是坊內不受限制,一些坊裡甚至晝夜喧呼,燈火不絕。
採取這種不方便的制度,是因為早期一些城市最主要的是政治功能,或者說是為統治者和貴族服務的,城市的規劃就要按照統治者的需求來。
裡坊制方便統治者管理臣民和保證自身的安全,方整的佈局也符合禮制。
裡坊制在春秋至漢逐步確立起來,唐代達到極盛,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經濟職能大大增強,裡坊制慢慢的被打破,到了宋代普遍被開放的街市所取代,宵禁也就隨之放開了。
夜禁這種不方便的事情,其實並不難理解。
我們只要把古代統治者想象成學校管理者,把城市當做是一座學校,學校為何要晚上熄燈,理由便是讓你早些休息,方便管理,城市亦是如此。
在古代,夜黑風高,正是殺人放火的好時機。
盜賊的勾當,趁著天黑再合適不過了。就在不遠的過去,小偷翻牆進院,賊人小巷強姦,團伙城中搶劫,都在晚上。
而且坊市與宵禁只是一部分,在坊市之間,甚至還要建柵。
所謂建柵,就是除了主街,每條能與其他道路溝通的路,都設上柵欄。
一到晚上,管柵者就負責把柵鎖上,甚至要求關門閉戶,不許露頭。
如果碰見生產、急病等不得已的事,就要先去保甲那裡拿到門牌,方可放行,其餘一律不放。
一旦有盜賊犯柵,管柵者就敲鑼,因為是在夜裡,鑼鼓一敲,必定出了事,
“此柵鳴鑼,彼柵應之,柵柵相應,則到處鳴鑼、家家準備,盜賊有不膽落逃散者乎?”
可見古代為了防止夜晚有人做壞事,是什麼都想到了。
夜禁防盜的效果是很明顯的,但其阻礙經濟的副作用,要遠遠高過它帶來的好處。
這也是曹衝廢除坊市制宵禁制的原因。
晚上有盜賊不錯,但可以多設衙役,加大盜賊們的懲罰力度。
假使夜晚偷東西都可以砍頭,看誰敢偷?
想到這裡,曹衝馬上組織語言,話也是說出來了。
“宵禁與坊市制度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盜賊無所遁形,但是卻是妨礙了經濟的發展!不知道父王可知道開源節流這四個字的意思?”
這四個字簡潔易懂,曹操自然是點頭。
“開源指開拓財政收入來源,節流指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或少花錢多辦事。荀子在《富國》篇中說“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幣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君必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聽到曹操的這句話,曹衝點了點頭,說道:“依父王之言可見,宵禁制度只有節流,無開源之說。”
“此話怎講?”
“宵禁制度雖然減少不法之徒反而犯罪,但是卻使百姓之間的物物交易減少,商稅大減”
曹衝廢了好大一番口舌,才讓曹操明白了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