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謬錯。
於是,王肅逐漸拋棄鄭學,獨立思考,並遍注群經,與鄭玄立異:“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採會同異……其所論駁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凡百餘篇。”
曹魏後期,信奉“鄭學”者和王肅,以及王肅後學,頻頻展開爭辯。
自此,歷經魏晉南北朝,長達數百年之久的經學領域中的“鄭、王學之爭”,正式拉開了帷幕。能開宗立派,且影響經學研究領域長達數百年,尊他一聲經學宗師,或許並不為過。
論才學,王肅是確實有的。
但是後世者卻稱王肅為“經學大蠹”。
蠹蟲,本指咬壞衣物、書籍、器物的昆蟲。用在人身上,則是罵他是禍害他人、禍害蒼生的混蛋了。
皮錫瑞在《經學歷史》中,將“大蠹”這一“榮譽”稱號,毫不吝惜地授予西漢末年儒者王肅。
王肅能被皮氏從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儒家學者中,挑選出來,劈頭蓋臉地叱斥為經學“大蠹”,亦可見皮氏內心對王肅之憤激,已忍無可忍。
之所以如此稱呼,自然是王肅的三宗罪了,這三宗罪簡單一點說便是治學不短,混淆界限與篡改典籍。
這還只是王肅在治學上混蛋的地方。
在名節上,王肅嫁女王元姬與司馬昭,便是黨附奸逆,便是不忠不孝。
如此有缺點的人,那自然是有辦法對付的。
曹丕明顯也聽到了吳質的化外之音,問道:“季重能夠讓王肅入套?”
吳質笑著點了點頭。
“王肅雖然有才名,但此時也不過是毛頭小子罷了,要對付他,有的是方法。”
“但是恐怕時間緊迫。”
“是故,對於王肅的行動,現在便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