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就是小錢罷了,主要是反響如何?”
曾鞏的苦瓜臉變得振奮起來:“反響太好了,咱們大宋週報算是一炮打響了!”
歐陽辯笑著點頭:“具體是何表現?”
“很直觀的就是報紙的印刷份數,其他的地方比較遠還沒有統計回來,但就開封府一地,就足足派送出去十萬份,這估計已經覆蓋了開封府所有的讀書人了。”
歐陽辯點點頭。
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報紙這種在後世已經幾乎被淘汰的資訊載體,但在大宋治平四年年末的時候,就是一個新生事物。
在當今,資訊傳送並不成系統的,只能透過口口相傳或者零散的書信溝通;
讀書人要麼接觸的是應付科考的考試資料、要麼就是接觸一些話本詩詞等等;
要麼就是一些古籍,對於當今時事,卻只能透過某些零碎的文章。
從來沒有用這種將各個領域的知識彙集到一起的方式,來讓大家開眼看大宋,開眼看世界。
所以,當大宋週報以一種如此成熟的方式,將一個嶄新的新世界展現在這個眼界並不開闊的知識分子眼中的時候,他們已經瘋了。
這不僅僅是年輕的讀書人,還有哪些宦海中浮沉許久的老知識分子也是如此。
他們如飢似渴的讀著報紙,各個領域的親身經歷者,用生動寫實、且用讀書人的目光提出的建議和擔憂,讓他們產生了感同身受,以及感受到來之陌生領域知識的轟炸。
這不僅發生在純粹讀者的身上,還發生在供稿人的身上。
供稿人供稿一般是自己所從事所研究的領域,但對於其他的領域和其他的讀書人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他們一樣沉浸在裡面。
所以,大宋週報受到歡迎是可以預料到的事情。
歐陽辯關心的是供稿的問題和第二期的籌備。
“供稿稿件還有嗎?”
曾鞏點點頭:“因為第一次邀稿不少,所以還有不少,湊一湊足夠用的。”
歐陽辯點點頭:“有沒有收到沒有邀稿過的人投稿?”
曾鞏露出笑容:“有,而且不少,就像雪片一般飛來,咱們的編輯部最近可忙了,不僅要準備二期的報紙,還得挑選可以登報的投稿。
歐陽辯笑著點頭:“如此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