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奔太行奇襲飛狐陘,撫民眾散盡雪花鹽(1 / 3)

小說:水滸之狄家將 作者:太玄嶽

對於蕭嘉穗,狄泉有著絕對的信心,他不會反叛,畢竟他除了一個心腹董先之外,剩下的將領都是狄泉派過去的,基本上能夠監視他。

讓狄泉放心不下來的是這些兵馬,受訓時間太短,對於梁山理念的認同感也沒有那麼強大,準確來說,出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按說應該派兩個搞政工的跟著給他們沒事加加思想鋼印,但是現在梁山能搞這方面工作的人才是鳳毛麟角,非常稀缺,就算是有,那也得是第一批軍校畢業生畢業之後的事情了,現在只能期望他蕭嘉穗能夠震得住人,如果他念舊情,那狄泉只能讓嶽真替他越俎代庖了。

狄泉給了嶽真臨機專斷,取代蕭嘉穗指揮權的虎符,當然,狄泉不抱希望這樣的情況能夠上演真到了那一步,這隻隊伍也就不能要了。

“多謝寨主,不知何時動身比較好?”

蕭嘉穗問道。

“半個月後,在濟州府我親自為你們送行,這半個月叫你的手下安排好家人,準備好一切,一旦上路,短時間內可就沒有回來的可能了。”

“明白!”

“我看你們動身之後,首要的目標就是攻佔飛狐陘。”

狄泉之前就為他們謀劃過了,因為這支隊伍要敵後游擊戰,所以要對田虎和遼國都產生威脅。

而最好要威脅到的重鎮,就是大同。

從地理角度來看,大同盆地西起洪濤山、管涔山,東部透過桑乾河谷與冀西北盆地相連,南託恆山、勾注山,北部與內蒙古高原相接,包括了今天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的主體地區,大同盆地在歷史上始終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界地區,處於民族之間交流與鬥爭的最前線。

自古大同失則晉冀具震,原本呈東西走向、連亙綿延的陰山、燕山兩座山脈,都在大同之北戛然而止,只留有一些山勢矮小的餘脈起伏於此,而山勢相對較高、具備防禦價值的洪濤山、採涼山又都呈南北走向,如此一來的大同盆地外圍山區,呈現出北低南高的特性,遊牧民族的騎兵很容易就可以越過北方的山丘,抵達大同盆地的門戶,而一旦失去大同,草原騎兵對於整個山西以及河北北部地區的壓迫感將大為增強,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皇帝石敬瑭便是以幽雲十六州為條件換取了契丹軍隊的支援,幽雲十六州便包括瞭如今的大同盆地地區,也正是這一舉動,為北宋時期北方防線頻繁吃緊乃至最終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

大同盆地之北,便是如今的大同市,大同市坐落於採涼山西南、洪濤山東北的交匯之地,扼守著遊牧民族進入大同盆地的咽喉,大同失守,則北方騎兵便可長驅直入,藉助大同盆地內部的平原優勢迅速佔領這一地區,故而大同在整個大同盆地內部板塊的地位十分重要,明朝時期再此設立的大同鎮,也是其與蒙古對峙的著名的戍邊九鎮之一。

大同盆地以南,北嶽恆山與雲中山相接,它們的存在阻斷了草原騎兵的進一步南下,在大同盆地失守後,它們是農耕文明的下一道防線,坐落於這條防線上的關隘,最著名的便是雁門關與寧武關,寧武關位於大同盆地西南寧武縣,在蘆芽山東北、雲中山西北的交界地帶,與偏關、雁門關合稱“中華三關”,一方面它不如雁門關依山成關的險要,也沒有偏關雖然重要但相對而言遠離核心區的距離優勢,另一方面山西境內兩條大河——汾河與桑乾河都由此處發源,依託水路聯通山西境內各大盆地顯然更加便捷,寧武關若失守,向東可沿山路繞過雁門關直取忻定盆地之北,向南沿汾水谷道,則可以奇襲山西核心太原,因此寧武關成為了南北對峙交戰的主戰場之一。

明末農民起義軍為解除側翼威脅,鏖兵七晝夜才最終攻破寧武關,為後期成功攻陷北京城奠定了後方基礎,同時也印證了有明一朝苦心經營的寧武關的險要堅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