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千里江山拱手送,傳國玉璽引人驚(2 / 4)

小說:水滸之狄家將 作者:太玄嶽

說笑了,此圖不過是丹青妙手繪製,與天下江山無甚關係,狄寨主有逐鹿天下之心,此圖得遇狄寨主,算遇明主。”

王黼此刻嘴皮子耍的利索,隨即又拿出來了一樣東西。

但是,在看到這件東西時,狄泉直接站起來了。

為什麼?

因為這件東西的分量太重了!

那是一方玉璽,其方圓四寸,上鈕交五龍。

“此物乃秦時始皇帝首創,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王黼明白,就這東西擺在這裡,分量就已經足夠了。

“傳國玉璽?!”

狄泉的嘴裡緩緩吐出這四個字,他太明白這個東西的份量了!

此物據傳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明史·輿服志·皇帝寶璽》等典籍記載用藍田玉製成,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又一說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秦之後,不少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

這件傳世之寶的歷史狄泉再清楚不過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

大業十四年3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亡。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玉璽遁入漠北突厥。

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該玉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後唐清泰四三年閏月辛巳辰時,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後晉天福三年七月辛酉,制皇帝受命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

後周廣順三年二月,內製國寶兩座,詔中書令馮道書寶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為文,其一以“皇帝神寶”為文。

宋太祖受禪,傳此二寶,又制“大宋受命之寶”。至太宗,又別制“承天受命之寶”。

宋仁宗慶曆八年冬十一月己亥,作“皇帝欽崇國祀之寶”。

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

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而眼前這方傳國玉璽,確實有缺角為黃金所補全,但是真偽,狄泉確實難以辨別。

仔細一想,李從珂自焚於玄武樓後即下落不明,按說如果是一般玉石,大火後倖存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李從珂自焚後就下落不明。

那麼可以假設一下,傳國玉璽本身在這次大火中已經焚燬,如果這個假設是真的,那麼可以反向考究一下傳國玉璽本身是什麼材質。

藍田玉材質主要為大理石,也就是經過高溫高壓變質後的方解石,這種材料本身是不耐火的。傳國玉璽材質不明,傳聞是出自南漳縣,當地也有產玉石的傳統,主要產出的玉石有兩個型別,一是透閃石\\蛇紋石玉料,一是石英石材質玉料,這兩類石材都屬於硬質玉,耐高溫。

後世考證認為和氏璧是產於荊山地區 基性巖的 月光石,這比較符合傳說中卞和獻玉中和氏璧出於石的說法,但無論哪一種,都是屬於耐溫石材,光靠焚火是無法毀掉的。

所以如果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