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隔中沁色也可知久遠。
所以需要用到硫酸來嘗試。
“寨主,根據古時文獻說秦皇玉璽是良玉,則玉璽就不能被一般自然災害所傷,私下人為毀傷也很難,傳世的可能性很大!”
趙明誠說這話的時候,倆眼都放光。
“不錯,古時文獻說秦璽是方圓四寸,此方圓不單指方寸,且古人認為圓柱寓意通天,那麼秦璽必定是圓柱體印章,直徑約四寸大小,符合用在封泥上的秦代習慣。”
李清照也根據眼前的這一傳國玉璽開始了分析。
“古時秦居西方,圖騰為螭虎,崇尚白色,所以推定玉璽選用的是白色玉,可能是豬脂樣白玉或微黃的白玉,印紐肯定是螭虎龍紐,秦皇獨步天下,惟我獨尊,絕不會選用引起誤導的五個螭虎龍齊盤的飾紐;由於用在封泥印,為便於把握,螭虎紐的體積應為滿手心的大小,以便蓋印;印文應簡單並粗大,以便他人確認;字為陽刻,線條寬而有稜,適合封泥用印。”
“但是秦皇傳國玉璽明確為傳國信物,是表示對列祖列宗的承傳,也表示上天意志,所以傳國玉璽還用來祭天祭祖,公示指令。既然為萬世承傳,勢必上起秦祖少皋白帝,下達萬世子孫,並且特別要指明秦代子孫承接。”
“所以秦璽通天、通祖和傳授於子孫的作用應是秦印文的含義,秦傳國玉璽既要用印文作信,又要明示承傳的權威性,若要兩樣兼有,責不可能在印文中都反映出來,那樣印文太長,信物的印文泥記難表示出來。”
李清照分析了一遍,之前的都沒問題,主要就是看印文了!
“依先秦時代習用青銅器作銘文長存簿記,筆者估計在秦傳國玉璽印臺周圍雕刻有銘文表示承傳信記,構成印文,由於要祭祖,所有印文都採用通行於秦地的古代大篆而不用秦統一天下後的小篆文體,先秦時期銘文和印文書寫自由奔放,估計印文的分佈是不滿格的,有自己的獨特性,此印印文為八個蟲鳥篆字,甚為相符……”
李清照言下之意,這塊所謂的“傳國玉璽”,八成就是真貨……
而且想傳王莽篡位的時候,派人去和姑姑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王政君怒摔傳國玉璽,《玉璽譜》說傳國玉璽的一角被摔壞了,包括還傳說後來王莽用金補之。
如果真的摔壞了一角,有修補的痕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辨別方法。
而且這個玉璽就是以金補上一角……
而就在此時,許貫忠突然慌慌張張的闖了進來,打斷了李清照夫妻兩人的鑑定。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他看著狄泉,說出來了這句話。
狄泉自然是明白他意思的。
這玩意是個雙刃劍,如果讓人知道這東西在狄泉手上,也許有人會把他當成天命。
也有可能有人會認為天數歸於狄泉,但是因為這東西在狄泉手上,很多人也會想得到。
到時候會怎麼樣?
難道他們就沒有兩隻手,不知道來搶奪嗎?
屆時的情況,可就不好了……
“寨主,你還記得我們兩個第一次見面嗎?”
許貫忠快步走向狄泉。
“當然記得,那是饑民殺馬,我與許先生初遇……”
“是啊,正因寨主你不但沒有怪罪饑民,反而贈以金銀,安排生計,宅心仁厚,我才有了跟隨之心!”
許貫忠一邊說,一邊身手撫摸起來了那傳國玉璽。
“天命,天命何在呢?在這塊玉石金疙瘩上面嗎?自古多少帝王將相拿著此物,最後國破家亡,不也比比皆是。”
許貫忠右手袍袖一揮,手一攤開,手中變出一捧五穀雜糧來,語重心長說,“天意不在誰身上,有道是天意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