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外來務工者都是懂種地的農戶,捨得下力氣在地裡幹活,工錢對比本地人種地能帶來的效益,簡直不要太划算。
又有官府幫他們做初步戶籍篩查,安全這一塊能有基本的保障,大家便也都願意花錢請他們來做活。
如此一來,柏州的土地開墾便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長。
百姓耕種的土地越多,這在農業經濟為主的社會,便也意味著官府能徵繳到的稅銀大幅度提高。
府庫得以充實,韓徹計劃的各項基礎設施便也能順利開展。
跟柏州這邊的政事通達,百姓生活一片積極向上相對比,京城這邊的世家大族們自開春後,整個形勢便越來越緊張。
起因便是在去年年底,朝臣們果然集體給老皇帝施加壓力,請求他趕緊設立新太子。
實在是老皇帝年事已高,前不久還大病一場。便是至今,老皇帝的身體還時常傳出不適。朝廷便越發迫切需要確定將來的繼承者,以達到穩定朝政,安定民心的效果。
此時朝堂上呼聲最高的有老皇帝的長子——穎王,其母為早逝徐氏。
還有第七子——昌王,其母為寵妃楊氏。
而就在眾朝臣們正為著新太子的人選做這般激烈的爭討下時,這日朝堂上,老皇帝突然提起了棉花推廣一事。
隨著柏州紡織大市場的開辦,棉織物更為廣泛的傳播,也讓朝廷越發感覺到這種新織物的對國家戰略的重要性。
老皇帝的意思便想要將韓徹調遣回京。
這十年來,韓徹在民生經濟上的能力可謂是有目共睹的。把他調遣回來,棉花做全國推廣一事便有了專人負責。
如今放眼整個朝廷看去,也很難擇選出比韓徹更為適合這事的人選了。
再者,朝廷去年還派遣專人去了裕州,按照韓徹呈上來的文書裡所描寫的栽種技術,擇選合適的地方栽種胡椒。
雖說已經栽種成功,但誰也不保準後續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屆時指不定還有要用得上韓徹的時候。
把人調撥回京,將來要用起來也能更方便些。
於是這一次,朝臣們倒是沒像過去那般反對,反而很快便一致同意。
說到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太子都已經亡故,舊臣又才剛紛紛便貶謫,對他們所追隨的下一任繼承者的威脅已經所剩無幾。
不過具體給韓徹一個什麼樣的官職,還是引起了一番討論。
宰相楊升便提議道:「不若將韓徹調去戶部司為郎中。」
戶部司歸屬戶部四司之一,官職雖只有從五品上,比之韓徹現在的刺史官職品階低,但卻是正經的京官,而且還是掌管全國的戶口增減和農田政令。
於是這提議一出來,便引起不少人震驚。
然而還沒等朝臣們對此提出異議,老皇帝那邊便很乾脆的同意了。
「便是要將韓徹調撥回京,也可先給他其他的官職啊!」朝會散去後,很快便有人來到宰相府,對楊升這般言道。
怎能這麼輕易的,便把這麼重要的職務給了那到底是太子舊臣的韓徹,而且還是在這麼關鍵的時刻。
「無妨。」楊升擺擺手。
那韓徹雖為太子舊臣,可這十年來,卻愣是未曾跟太子一黨有任何的聯絡往來。若說過去韓徹是怕再被牽扯連累,那麼前不久聖上將那群舊臣赦免回京,並予以重任。正是太子一黨難得的春風得意之時,韓家也依舊沒有與那些人恢復往來。
這只能說明,要麼便是韓徹經過過去那些事,真正的大徹大悟,再也不想摻和黨派之爭。要麼便是他足夠聰明,把政/治/局勢看得很透,早就發覺太子一黨並無勝算。
不過不管是哪種原因,起碼都說明瞭韓徹即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