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項羽一把拉住楚河,拽著楚河便往裡走。
到了閣樓之上,驅散了侍女和守衛,這才說道:“我知兄長為何要走,今日我便是來向兄長問計。叔父年事已高,不宜操勞,我若要取而代之,卻不知該當如何?”
直奔主題,就是項羽的風格。
楚河嘴角隱晦的翹了翹。
他的計劃果然成功了。
對於戰爭的渴望,對於建立功勳,成為天下王的渴望,本就推動著項羽,甩開項梁的壓制。
而楚河用離開來刺激項羽,以及虞姬的配合助攻,終於將項羽推上了楚河期待他走的道。
虞姬在楚河的培養下,已經漸漸的能夠駕馭、影響項羽,在這個時候,項梁便失去了他原本的作用,甚至死了也絲毫不可惜。
當然,項梁可以死,卻不能和楚河有半點瓜葛,也不能和項羽有半點瓜葛。
不能和項羽有瓜葛的原因早已解釋多遍,無用複述。
而不能和楚河扯上瓜葛的原因也很簡單,項羽現在一心建功立業,那是什麼都不管不顧,即便是真要他一咬牙殺了項梁,他說不定都會去做。
但是事後,項羽一定會後悔。
每每想起來,楚河這個推著他去殺叔父的人,就會是紮在心裡的一根刺。
項羽可不是李世民,有那麼深的城府,那麼強的忍耐力。
李世民儘管也時常想起被他殺死的兄弟,卻不會追究尉遲恭殺死了李元吉之事。因為他的理智,可以讓他充分的剋制住某些衝動。
這一點上,楚河可以很明確的肯定,項羽一定做不到。
既然不能殺,那表面上可以走的,就還有兵變一條道。
以項羽在楚軍中的威望,再加上楚河的幫助,確實可能掌握大半的楚軍,然後逼迫項梁讓位,將之軟禁。
不過,諸侯聯軍匯於一處,貿然兵變,只怕也會讓聯軍分崩離析,互生猜忌。
“羽弟已經下定決心了嗎?”楚河似乎沉吟了許久,這才有些艱難的做出決定般問道。
項羽面露明顯的喜色,痛快的點頭道:“不錯!我今日會最後一次向叔父請戰,他若再不允,也便也怪我不得了!”
所謂最後一次請戰的說法,壓根就是項羽留給自己的一塊遮羞布。
他若真是迫不得已,就不會一大早先來尋楚河問計,而不是去向項梁請命。
在項羽的性格中,還是存在很大一部分虛偽的成分。
只是或許他自己都並未注意到自己的虛偽。
楚河卻道:“既然如此,那羽弟不妨再去請,說不定有轉機也···。”
項羽直接打斷道:“這我自然知道,不過提前商議一下對策,也並無妨礙,反正現在也是閒著。若是一切商議皆無用,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你我兄弟,但且埋在肚子裡便可。”
楚河想了想然後說道:“既然如此,且讓我起一卦算算,是否可行,契機在何處!”
這話當然是說辭。
計劃楚河一早就想好了,只是如果就這麼輕易道出,難免顯得處心積慮早有謀劃。
假託占卜卦算,卻也算是蒙了一層皮。
這方面項羽早就相信楚河的‘能耐’,卻也不會懷疑。
等到楚河卦算結束後,方才濾清頭緒般說道:“羽弟可還記得劉邦?”
項羽聞言,雙目冒火道:“自然記得!這廝來定陶之時,我便注意到了,他是義軍首領之一,我不好無端尋事。之前挑釁過他,不過這廝太能忍,任我百般挑釁,都置之不理。”
這些事情,楚河當然知道,不過他卻不能主動提。否則會讓項羽覺得,他在監視他。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