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至少還得往後推遲一兩年才行。
由於投入太大,這個規劃基本上也是不容失敗,哪怕是向後拖延幾個月的時間,也會牽動到無數人的神經。儘管新船的船員不整這種事無法徹底地對外保密,但軍方要糊弄一下外人倒也不難,只需宣稱訓練過程就是先得掌握純風力推進下的作戰方式即可。等幾個月之後人事部門解決了技術人員的缺口問題,再進行混合動力的使用訓練就是了。
於是從1630年年初開始,進出三亞的大明商船經常都會在海岸附近看到一艘巨大的海漢戰船駛過。四百料的廣船在這艘船旁邊駛過的時候,如同是經過一座小山一般,而船舷上密密麻麻的炮窗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而三亞本地的民眾,卻是普遍都以這艘大船的存在為榮,認為有了這艘大船的庇護之後,兩個港口和聚居在這裡的數萬民眾都擁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外地來的海商雖然會對此嘖嘖稱奇,但他們也都知道海漢民團一向都是樂於保護海商的安全,也並沒有因此而產生畏懼的情緒。每當“威嚴號”在傍晚駛回勝利港的時候,從它旁邊經過的船隻上的船員們都會暫時放下手裡的活,向這艘戰船行注目禮。
不過“威嚴號”上的情形,卻遠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風光十足。對於被選拔到這艘船上服役的數百人來說,在這艘船上的訓練強度要遠超他們過去所待過的地方。哪怕是從“探索級”、“探險級”戰船上選拔出來的經驗者,到了這艘船上也依然有許多需要重新進行適應調整的地方。
王湯姆站在船身中後部的船臺上,用望遠鏡檢視著前方的狀況,然後沉聲下令道:“左舵十!”
“左舵十!”負責操舵的武森大聲應道,同時扳動舵輪,向左轉動了十度。
這種舵輪裝置,武森以前在安南服役的時候是從未見過的。不過到了三亞這邊之後,他倒是已經在“閃電號”上見到過這種便捷的裝置,只需很少的力氣便可以輕鬆地操作船隻前進的方向。僅僅只是看到這東西,武森就已經明白自己所率領的南越水師是不可能在海上戰勝海漢民團了,雙方在造船技術上所存在的差距,讓南越水師根本無法與海漢人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進行戰鬥。而由此武森也就明白了為何崖州水師會那麼聽話地選擇了與海漢進行合作,而不是奮起抵抗。
武森現在所充當的只是臨時舵手,並不代表這就是他今後的職位。事實上王湯姆個人還比較欣賞這個腦子聰明,上手快的安南降將,以武森所擁有的專業基礎,在學習海漢式的航海技術方面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普通水手船員。甚至像舵輪這種裝置,王湯姆當初只是進行了幾分鐘的簡短講解,武森就已經領會了其中的技巧,並且立刻上手一板一眼地操作起來。
毫無疑問,武森要比目前海軍當中的絕大部分歸化民士兵和基層軍官更好用,拋開軍事指揮能力先不說,至少在掌握航海技巧這個方面,王湯姆還沒在歸化民中找到能夠勝過武森的人。而這種專業人才,也正現在的海軍編制中最為欠缺的。因此武森上船之後,王湯姆也就對其委以重任,先指定他在指揮台上操作舵輪——其實也就是在言傳身教,教給他駕駛這種大型戰船的技巧了。
當然了,即便是作為王湯姆自己來說,他雖然航海經驗豐富,但也沒有駕駛這種噸位大型帆船的經驗,因此指揮“威嚴號”對他來說也同樣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不過王湯姆對此倒是沒有任何的壓力,對他而言航海本身就是最大的樂趣,而能夠駕駛一艘新船出海,就像是拿到了一個新玩具一樣,更多的還是充斥在腦子裡的興奮感。
不過指揮部門之外,船上其他位置的船員可就沒這麼輕鬆了,甲板上的船員要用人力將船帆在五十多米高的三根桅杆上進行反覆的升降練習,這絕對算是一個相當耗費體力的苦差事。下層的作戰人員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