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委會討論透過才行。
參觀完船廠後,一行人便登上了特意停靠到船廠附近的舟山號。
親手設計建造了舟山號的幾名工程師,也從船廠跟著一起過去,為官員們講解這艘船的一些建造細節。
在海漢迄今為止的造船史上,舟山號是排水量最大的一艘船,足足比威嚴級大了一倍有餘。
與過去建造的戰艦相比,舟山號在船體結構上有了很大的變化,舊式戰船部署在下層甲板的側舷火炮全部都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船體前後甲板上可旋轉的炮臺。
原本極為繁複的帆索系統,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簡化,僅保留了一主兩副三根桅杆,將驅動戰艦的任務交給了船艙裡的蒸汽動力系統來完成。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威嚴級戰艦是風帆為主,蒸汽動力為輔,那麼到了光榮級戰艦上,兩者的位置就正好對調過來。
但整體的設計思想,並非是從威嚴級戰艦脫胎而來,更像是之前建造的勇士級試驗艦的放大改進版。
工程師介紹說,當時設計光榮級的時候,甚至還有一個鐵甲艦的版本,只是造價過於高昂,在預審階段就被否決了。
當然了,既然設計方案都有了,或許再過得幾年,海漢的鋼產量增長到一定階段,能讓鐵甲艦的造價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那或許就會迎來新的時代了。
雖然這艘戰艦的效能似乎較威嚴級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使用和維護也面臨著更高的成本。
光榮級戰艦本身的裝載能力有限,如果要長時間出海作戰,那麼還得為其配備裝運燃煤和澹水的補給船,以確保艦上的蒸汽動力系統能夠持續運轉。
但這樣的不足在前後甲板的數門速射炮面前,就成了統統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缺點。
這些使用銅殼炮彈的後膛炮造價十分高昂,而且製造工期很長,但考慮到其作戰效能較舊式艦炮提升了好幾倍,也勉強算是有一點價效比。
石迪文稱有了這些先進艦炮的加持,即便對手是現役的海漢戰船,光榮級也擁有壓倒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