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兵力差距,會讓軍心有所動搖。
幾名軍官倒是表現得很堅定,毫不猶豫便應下了。不過他們心中是否也會感到忐忑不安,那大概就得等到開戰之後才知道了。
明軍選擇了在拂曉時分在滄州城西南方向渡河,但他們倉促之間弄到的船顯然不太夠用,所以其中還參雜了不少臨時製作的木筏。
而他們的動向並未逃過海漢軍的監視,沈志祥親自帶隊,將福山民團帶來的兩門野戰炮拖到城外,遠遠地對著渡河的明軍放了十幾炮。
不過沈志祥也知道這樣的炮擊無法阻止明軍渡河,只求製造混亂稍稍遲滯明軍的行動,所以打完之後就立刻撤回城內。
而明軍也的確亂了一陣,雖然炮擊造成的人員死傷不算多,但為了避免海漢軍在河岸設伏搞個半渡而擊,不得不臨時調整,將預定的渡河地點又向南遷移了兩三里地。
等他們渡河之後,卻發現海漢軍並未在城外部署大部隊,先前的炮擊似乎只是疑兵之計,免不了又是一頓罵娘。
正如沈志祥所預計的那樣,明軍選擇了城防損毀最為嚴重的城南作為主攻方向,在城外五里處集結軍陣。
沈志祥從城牆垛口處探出半邊身子,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明軍。他之所以如此小心,也是擔心明軍會派出精銳射手,藏身在城外的廢墟中執行狙殺任務。
明軍雖然沒有海漢軍特有的狙擊兵,但這種戰術效仿起來並不困難,最大的差異無非是射擊精準度了。
沈志祥可不想在開戰之前就成了明軍的活靶子,所以在觀察敵情時也是格外小心。
從城外明軍展開的軍陣規模來看,沈志祥判斷對方應該有四五千兵力。如果僅是這樣的程度,那沈志祥倒是可以稍稍鬆一口氣,怕就怕這只是打前站的部隊,後續還會有明軍趕來參戰。
明軍很小心地派出幾隊騎兵,在在城外踩了一遍場,確認守軍沒有埋設地雷,據說這種可怕的武器曾經在遼東戰場上殺傷了數以千計的清軍。
沈志祥不是不想用這一招,只是送到滄州的作戰裝備中,地雷僅有寥寥百餘枚,要是埋在城外,能覆蓋的區域實在太小,所以他將其全都部署在了入城的關鍵節點——已經塌陷成一片廢墟的南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