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回部隊參戰,這事自然得要知會李淏一聲,免得對方誤以為海漢要放棄對他的庇護。而李淏知悉情況之後,便主動要派出麾下的軍隊參與進來,以此來表現他對宗主國的忠誠。
值得一提是李淏的兄長,朝鮮國王李凒,也同樣派了一支部隊到海漢參戰。不過李凒一向依附於東海大區,所以他的人馬直接就去往了東海大區聽從石迪文的指揮。
陳一鑫當然不會安排讓朝鮮人打前陣,不過類似在佔領區維持治安這樣的任務,交給朝鮮人倒也不是不行。而且這些朝鮮人在金州受訓期間都學過海漢官話,所以日常溝通、傳達軍令方面,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朝鮮驍騎看起來還是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但沈志祥在滄州的主要任務是守住這座城,這些武裝騎兵能派上多大的用場還不太好說。
最讓沈志祥覺得不安的,還是從天津趕來的這支原屬明軍的隊伍。
儘管沈志祥也知道親兵其實就是將領豢養的死士,他們存在的目的並非為國打仗,而是為主人效忠,但這些人在數日前還是明軍身份,如今卻要轉換陣營跟海漢軍並肩作戰對付明軍,這多少是讓沈志祥心中有些膈應,難以確認這些人的可靠性。
孫全明送上這支隊伍的目的,大抵是跟朝鮮人相同,希望手下能在海漢軍中立功,以此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好處。
沈志祥雖然對這支隊伍的可靠程度抱有疑慮,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孫全明打造這支隊伍時應該也是下了血本,盔甲刀弓都是製作精良的上等貨,還全部列裝了制式燧發槍。
沈志祥特地檢視了他們所裝備的燧發槍,結構應該就是仿製了海漢的三三式。不過因為缺乏海漢的冶煉和機加技術,槍械的材料和製作工藝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
但這樣的武器裝備,普通明軍還摸不著,的確也只有極少數精銳才有資格使用。
除了信任度之外,沈志祥發現這支隊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實戰經驗。
孫全明組建這支精銳的目的是鞏固自己的權柄,但實際上他的這些親兵也就處理過一些日常糾紛,卻從未踏上過真正的戰場與人廝殺。
眼見海漢軍殺到天津城下,到了他們該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孫全明卻直接降了。然後他們就被孫全明交給了海漢,稀裡糊塗被派來了滄州。
如果接下來明軍對滄州發動反撲,那這很可能才是他們的第一次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