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調集了貴州思南府、銅仁府,四川保寧府、夔州府、順慶府、重慶府,陝西漢中府,湖北荊州府、襄陽府等地的數萬兵馬,務求畢其功於一役。而實際情況也正如他所願,張獻忠部被困在了開縣的山林中,雖嘗試多次突圍,均因兵力懸殊而告失敗。
二月下旬,隨著包圍圈的一步步收緊,張獻忠部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人馬也在不斷的小規模交戰中消耗過半,最終其部下在夜間起事叛變,砍了張獻忠及其幕僚親信的腦袋,嚮明軍請降了。
自此禍亂大明國內多年的兩支主要農民軍均告覆滅,讓崇禎牽腸掛肚的農民軍內亂也終於算是告一段落了。
海漢在大明處理內亂的過程中並未直接參與,但出售給大明兵部的數千支火槍和二百餘門火炮卻是在這兩場大戰中起到了明顯的作用。農民軍的衝殺方式對於訓練有素的火器部隊來說就等同於送死而已,只要天氣晴好、地勢開闊、彈藥充足這三個條件都得到滿足,明軍火器部隊對上農民軍的勝率基本上就是百分之百。
雖然總算解決了心頭之患,但大明的氣運卻似乎並未因此就立刻得到好轉。當年夏天,大明山東、河南、浙江、湖廣等地出現大面積旱情,隨後又爆發了蝗災。而山東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出現重大災情,絕大部分州府都被捲入其中。官府無力賑濟這麼多的地方,導致大量民眾外逃求生。海漢所控制的登州福山縣和浙江寧波因為有比較完善的安置機構和措施,都成為了難民爭相湧入的地區。
登州許多地方官府在這一輪大災中陷入失控狀態,陳一鑫藉此機會,開始將福山縣附近的牟平、文登、榮成、乳山、海陽、棲霞、萊陽、招遠等地逐步納入治下,登州境內由大明直接控制的區域僅剩登州城和臨近的黃縣,大明對登州的統治開始變得名存實亡。